王远鸿的海水养殖场启动得无声无息,没有锣鼓喧天的热闹,也没有震天动地的宣传,跟村集体签署了承包合同之后,王牧风带着几个徒弟就开始干活了。 此时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开海吸引过去了,王远鸿也重操旧业,驾驶着铁壳船冲在了船队的最前方,为大家开辟一条最能够找到鱼汛的海域。 当然他们的行进也尽量的避开了那些被承包的区域,那些海碰子们在承包区内虎视眈眈,生怕被人进入了他们的领地,只有张艺坤那片区域没啥动静,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也没啥东西,看都不用看的。 榆石岛码头经过了再次整修,这次趁着承包款的东风,将原本有些破烂不堪的交易市场重新的整理了一边,不仅增加了各种的照明设施,甚至还建造了雨棚和临时的饮食住宿点,这也相应地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有些来不及做饭的渔民,直接就在跟前的小饭铺中胡吃海喝一通,稍作休息之后就会再次出海。 而商贩们也都忙着各种的收货、运货。 再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休渔期的好处总算是彰显出来了,再加上严格控制网具的规格和数量,使得整个海区的渔业资源得到了恢复,出海的渔民们也都清楚地认识到,光有数量是不够的,低劣的渔获根本卖不上什么价格,一条大鱼上货就抵得上别人一筐了,这样以来,虽然整体来看捕捞量降低了许多,可给渔民们带来的收入还是增加不少的。 榆石岛上数百艘渔船川流不息地在码头与海上快速来回,将一箱箱的收货送到了岸上,有了更好环境的商贩自然也是挤满了交易市场,各种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周放此时也开始支棱起来了,似乎前些日子跟工作组的谈话,让他有了一些底气,在交易市场的规模再次占据了第一的位置,一口气就承包了四个摊位,雇佣了七八个伙计,还贴心地提出了上船服务的口号,只要船只靠岸,所有的搬运、卸货等等杂活儿,全部都由他来承担,船主只要看着过秤拿钱就好了。 如此一来,一些人手不够的小船立即将目标都落在了周放这里。 见生意被抢走的其他商贩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榆石岛的杂工竟然奇缺,引来了不少岸上的工人过来应聘,反过来又增加了榆石岛的住宿和餐饮的红火。 作为能够与周放并驾齐驱的张艺坤,同样也购买了一个摊位,作为一个主打精品的商贸公司,张艺坤则是提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都无法拒绝的概念。 以质论价。 相对于其他的渔获摊位上的污水横流,张艺坤这里主打一个干净、整洁,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哪家饭店了呢。 一只只洁白的泡沫箱整齐地排列在角落中,旁边的水罐存着清澈的海水,几十只供氧泵咕咕地冒着泡,地上铺着地板革,几乎看不到半点儿的污渍。 张艺坤坐在一张躺椅上,旁边竖着一个牌子,只有不多的几行字。 主收:海参、海螺、鲍鱼、大虾,大小黄鱼等 只要质量好,价格不是问题,主打一个精品。 相对于其他热火朝天的商贩,张艺坤这里恐怕算是整个榆石岛最清闲的摊位了,一天下来也不见有几个人过来,只能偶尔看到有人过来跟他聊上几句,似乎打听价格一般,张艺坤也不管对方是渔民还是贩子派过来的“奸细”,自然满口胡说地扯起来,只有见到真正的货物,他才瞪起眼来,开出一个令对方眉开眼笑的价格来。 其实,整个榆石岛最繁忙的并不是交易市场的这些商贩们,而是秀娟。 孙老师因为学校的事情,根本无法分身帮忙,冷藏库的所有进货出货,全部都靠秀娟一个人来应付,孙老师只有放学之后才能抽出时间来帮忙。 现在榆石岛的老百姓们也都精明了,知道现在的渔获出售的话,价格上肯定都受商贩们的压制,即便有些商贩给出了高价,因为市场原因,价格也不会太高,除非是刚刚开海的头几天,价格还比较令人满意,剩下的日子随着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样的渔获,价格也一落千丈。 就有不少人,将一些质量好的渔获挑选出来存到秀娟家的冷藏库里,等过一两个月,销售旺季结束之后,再拿出来卖个高价,这种法子也是屡试不爽的,商贩们也是这么干的。 甚至有些实力比较弱的商贩,也将收购来的部分渔获送到秀娟这里,等到交通船不那么繁忙的时候再运出去,节省时间和人力。 整个榆石岛都在为这一年中最繁荣的时期忙碌着,甚至连刚刚放学的孩子也都非常懂事儿地帮忙家里忙活着。 赵雁行带着工作组担当了后期保障任务,不仅要协调岛上的水电生活设施的安全供应,还需要跟岸上进行联系,加派人手维护现场秩序,甚至连派出所都要派人过来短期驻守,以防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