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千百人瞩目之下,宣表官汤时典,字正腔圆的宣读封授诏书。
“尊太师讳青儿为太上王;封杨氏彤为大明王后;封黄长子杨应平为黄世子,遥领雍州牧;封王次子杨应龙为陇西郡王,遥领冀州牧;封王妹周冰倩为洛宁郡主;封王长女杨蕊为汴京郡主;”其他子女等成年之后在封。
“设七等爵位十二等。分为国公,郡公,县侯,乡侯,一等伯,二等伯,一等子,二等子,一等男,二等男,龙禁尉,骁骑尉。爵号带开国者,世袭罔替。”
“公候伯子男为贵爵。公爵一品,侯爵二品,伯爵三品,子爵四品,男爵五品。龙禁尉六品,骁骑尉七品,俱为勋爵。”
“国公正一品,食邑万户,年俸银一万两;郡公从一品,食邑八千户,年俸禄八千两;县侯正二品,食邑六千户,年俸银六千两;县侯从二品,食邑四千户,年俸银四千两。”
“一等伯正三品,食邑两千五百户,年俸两千五百两;二等伯从三品,食邑两千户,年俸两千两;一等子正四品,食邑一千二百户,年俸一千二百两;二等子从四品,食邑一千户,年俸一千两。”
“一等男正五品,食邑八百户,年俸八百两;二等男食邑六百户,年俸六百两;龙禁尉正六品,年俸六百两;骁骑尉正七品,年俸五百两。”
“封杨延昭为庐陵县侯;封张翔为清水乡侯;封占金国为蔚山乡侯;封段志贤墨源乡侯,程世杰为云驿乡侯。”
“封马犟,刘智亮,殷明德,杨靖,项大年,樊龙,呼延赤金,高虎,曹俊,史连城十人为一等伯。”
“封李旭,周大勇,张岩,韩金信,杨桂华,关山,呼延必显,刘俊,王海,杨德政,杨贵,杨琪,石平,杜金娥,王明成,行方……二十人为二等伯。”
“封曹虎,敏中,万春,天佑,邓义,王贵……二十八人为一等子;封张大牛,高立功,王开,孟虎……三十二人为二等子……”
随着汤时典念出一个个名字,很多人都激动无比。
自己封爵了!很多人祖宗八辈都是种田的农夫,何曾做过一官半职?可是跟了杨鹏几年,就封了爵位!
什么是光宗耀祖?这就是了。公侯伯子男五等贵爵,总共封了一百十五个;而作为勋爵的骁骑尉和龙禁尉,也封了一百多个。
加起来近三百人。瀛洲难民时代最早跟随杨鹏的元从,哪怕当年是个普通乡勇,大多数也捞了一个骁骑尉的世爵。
别看最低的骁骑尉只是七品,可难的是的是“开国骁骑尉”,世袭罔替,和大明国祚相始终啊。
杨鹏这次一共拿出了二十万户的赋税封授爵位,接近大明国辖下户口的百分之三。在杨鹏和韩冰的设定中,将来所有开国爵位的食邑,不能超过国家总户口的百分之三,加上宗室的食邑,不能超过百分之五。而且包括宗室在内都要缴纳赋税。
只有一种人可以免税二十年,那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还必须是配偶和直系家属。这样,国家养勋贵宗室的负担,就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不会犯明朝的错误。近三百个获封爵位的人,绝大多数来自军中,其次就是锦衣卫和密卫,再其次才是文官和工匠。
皆大欢喜!就是杨延昭这样对个人利禄不太热衷的人,听到自己封了自己家乡的县侯,也很激动。
要不是礼仪规定不能喧哗,很多人肯定已经欢呼起来了。
但这还没完,被封了二等爵的汤时典继续宣读道:
“……以爵授田。国公授予爵田一万两千亩,每降一等,递减一千亩。故,骁骑尉授田一千亩……”
杨鹏计划拿出了百分之一的土地,用来封授勋贵和宗室。但勋贵的田亩同样需要交纳赋税,一视同仁。
除此之外,杨鹏还打算将对外征战获得的奴隶,按照功劳大小分给勋贵。
他又不是救世主,怎么可能给予华夏之外的外族国民待遇?奴隶在全球范围内还要存在好几百年,他也无疑改变这点。
接下来,就是《定国是诏》,这是关系大明国体制的大事,所以张翔蔡怀水等人格外留意。
这些大事,杨鹏并没有和群臣商议,而是和韩冰琢磨后就“乾纲独断”了。政府一次来自宋代。以中书省为核心,三省合称政事堂,枢密院和中书省又并称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就合称“政府”。但是,实际上唐宋的三省是徒有其名,大权全部在政事堂手中。三省的长官,都在政事堂办公,以堂阁之臣的身份参与政事。三省实际就是政事堂的办事机构。
“……敕曰,废除三省,朝廷以政事堂,军师阁为中枢,统筹军政大权。政事堂设置左,中,右三相为长,军师阁设置东南西北四阁太尉,俱称宰执……”
“政事堂,军师阁之外,另设御史台,总督监察之权,与堂阁并称三府。御史台设置御史大夫,位同宰执。”杨鹏将武官之首提到和文官之首一样的高度。政事大臣和军师大臣都是宰相,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