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波斯的居鲁士,依靠自己在米底获培养的骑术和各种军事才干,很快就脱颖而出。这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喜欢体育运动、喜欢狩猎了;现在的他,内心深处更想对外扩张,更想征服广阔的天地,这个种子可能在第一次猎袭亚述时就种下了。
内心汹涌的波涛,只需要一个口子就会喷发出来。而打开这个口子的,是一个等了近二十年的人,那就是被国王杀死儿子的哈总管。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个名厨叫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取得信任,就因齐桓公一句戏言:“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竟然杀死自己四岁的儿子做汤。果然齐桓公十分感动,认为易牙爱自己胜过亲骨肉,从此宠信。这种没有人性的操作,结局自然不出所料,齐桓公在管仲死后用易牙为相,最后竟被易牙给活活饿死,死后67天才有人收尸。不同的是,哈总管对国王的恨更加的深入骨髓,因为他儿子是被国王杀死的,而不是他表面说的认可国王做的任何事。他的复仇计划,酝酿了近二十年,虽然他表面依然恭顺,但是内心却一分钟没有忘记过报仇,一直在用憎恨的双眼寻找着复仇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
当少年的居鲁士出现的时候,他就确定了这就是他一直等的希望。这些年,哈总管一直和居鲁士保持着秘密联系,哈总管经常向居鲁士汇报米底国王的各种专横和暴行,有时也会不经意的提起出生时国王对居鲁士的残忍,不断激发、培养着居鲁士的野心和对国王的不满,培养自己复仇路上的同路人,鼓励居鲁士有朝一日成为米底和波斯两国的国王。
在真正掀桌子开始战争之前,哈总管在米底做了几件铺垫的事,用现代的词就是“舆论战”。首先,他通过秘密调查,了解到哪些人对国王的统治不满,然后他就去拉拢这些人,鼓励他们反对国王。第二件事就是每当国王伤害他的臣民时,哈总管就会去安慰甚至关照这些受害者,让他们谴责国王,传播他的暴政。与此同时,他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在米底人中散布有利于居鲁士的消息,宣扬他的才华、勇敢,以及公正仁爱的品性,这些都是很多米底人想要的。整个过程中,哈总管表面上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国王毕恭毕敬,以至于国王一直把他当成最忠诚、最听话的仆人,从没怀疑过他。
终于,在一次国王的残暴镇压后,哈总管认为时机成熟了,和一些反对人士秘密交流后,决定联系居鲁士准备起事。承载这么重要信息的信件,哈总管不敢用平时的方式送,也不敢交给任何人,一旦泄密,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一番思考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只猎人抓到的兔子,接着剖开兔子的肚子,把信藏在兔子的尸体里,之后,他非常仔细的把兔皮缝好,让人看不出来切开的痕迹。最后,他把兔子连同一些坚果和打猎工具,托付给一个信得过的仆人,让他把兔子送到居鲁士本人手上。他还专门叮嘱一定要告诉居鲁士这些东西是哈总管送的,在无人在场的时候仔细检查兔子的尸体。这种类似的方式咱们明朝的朱元璋也用过,当时朱元璋要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这就是月饼的来历。朱元璋的计划成功了,哈总管的计划也成功了,兔子被顺利的交到居鲁士手上,居鲁士仔细检查兔子后,发现了那封密信,信中从国王要杀死襁褓之中的居鲁士开始写起,一直到顺应民意发动起义,妥妥一个复仇动员信。
读完这封信,居鲁士再也压制不住自己扩张的雄心,他决定大干一场。但居鲁士毕竟不是一个鲁莽的人,他在思考如何启动这件事,行大事总要有个理由。思来想去,居鲁士伪造了一封信,说米底国王让他召集一个波斯军队为国王做一件事,而居鲁士就是指挥官。然后他把召集的勇士们带进了一片森林,让他们开辟出一个空地。他们用斧头砍伐树木,然后堆起来,用火烧掉。一整天,士兵们都辛苦忙碌着,居鲁士只给他们了一点点粗茶淡饭和短暂的休息时间。晚上,他遣散了筋疲力尽的士兵,命令他们第二天再集合。
第二天,士兵集合后,发现居鲁士为他们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让他们尽情的吃喝,狂欢作乐。士兵们大吃大喝,在草坪上嬉戏。晚上,居鲁士把他们召集起来,问:“勇士们,你们更喜欢哪一天的生活?”
士兵们想都没想,齐刷刷的回答:“当然今天,没有比今天更让人喜欢的,也没有哪一天比昨天更让人讨厌的了。”
居鲁士说:“没错,你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后,你们的生活要么像昨天一般,要么像今天这样,你们自己选择。如果你们选择了跟随我,那么你将会享受轻松富足的生活;如果你不愿选择我,那么就会和昨天一样辛苦,贫穷终老。”然后他向队伍们说了他的计划,并发表了战斗宣言:“虽然米底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你们不比米底的士兵丝毫逊色,而且我已经做了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