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与构思。适合于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特别注意,舞台必须是人表演的地方,或是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美丽,或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是发掘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
这个地方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环境,舞台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即便是虚写的人生舞台,也应该有一个实在的活动场所,不可以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写作时必须紧扣话题“舞台”,角度是谁的舞台,舞台是什么,舞台在哪里,如何找到舞台?怎样利用舞台演好自己等。只是实写无法写深入,只是虚写容易偏离题意,最佳构思是虚中有实,由实入虚。实写要有对文章主旨的深入挖掘,不能流于肤浅;虚写,要有某一场所作为依托,不能使它的基本意义落空。
可以记叙与舞台相关的故事,注意要有完整的情节、精巧的构思、细致的描写等。
可以描写与舞台相关的画面,采用镜头并列的方式,表现舞台与人生的联系。
转自人民日报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
三是思想上的困难。进入初一后,强调打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方法,加上离中考还有三年之久,学生误以为中学学习很“松”,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那么,学生考什么样算合格呢?教师表示,在初一,各科成绩要在总分的70%以上才算是合格。注意要是每科成绩,而不是考试的总成绩。在此阶段,如果学生某一门学科成绩非常差,一定要及时找老师寻求帮助。
那如果各科成绩连总分的50%都不到,家长也不要丧失信心,尝试着让学生提升对自己的信心,帮学生找到根源,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劲头的目标和榜样。
初二是关键
初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利用好这一时期,那很可能得到进步,甚至成为黑马,在初二发生飞速的提升。这个时期的学生会出现明显的“分化”。
1、学习和思想的分化
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初一入学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在初二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有些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2、出现分化的原因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急剧生长。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
从学习方面看,初二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当然,这个阶段,也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困扰,学生容易在这个时期,心思过于敏感,在初二,学生的各科的成绩要达到总分的80%以上,才算合格。
倘若此时各科成绩仅达到了60%,想要考上高中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学生也会因为在班级里常常处于“透明”的状态而丧失了学习动力,这时需要家长多引导和帮助。
初三查缺补漏
学生升入初三,学习成绩基本定型。这个时期,学习好的学生基本已经固定,但是也不乏后起之秀。
这个阶段万万不能放松了,一定要积极地配合教师复习,查缺补漏,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有所保持。
想要冲刺重点高中的学生,更应该全力备考,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能稳定处于70%以上,考上高中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想要考入重点高中,还是要达到85%以上才更有把握。这个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所以初一初二基础好的同学,在这个阶段进步速度会更快一些。倘若各科成绩仅达到了60%,学生再加点劲也是有希望考入高中的。
总之,初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好好度过,毕竟这个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自身性格的重要时期。
初中三年,每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初二这一年,对中考的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初中生应该认真对待初一打基础的阶段,重视初二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巩固初三复习的冲刺阶段。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