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生产的滞销产品,在源源不断抛向市场。江南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经验传到北方。南、北方的个体户在东北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脱贫致富。
头脑灵活的个体户利用此刻好时机,开启门店和办起私营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做法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表扬。中央电视中常播放他们先进销售方法,鼓励人们勤劳致富。
奚娟介绍的滞销布料,如果放在仓库里时间一长,会成为一分不值的废品。所以,她介绍的这次生意,国营布料厂家和商业贸易公司,供销双方皆大欢喜。
90年代的绿皮火车缓缓地行驶着,车身上斑驳的污迹仿佛见证了它长年累月的辛劳。但是火车车身上一个个宽大的车窗,从远处望去,宛如一颗颗明亮的眼睛,仍然充满着朝气。
车厢里的奚娟和谢平,在继续聊着布料厂和贸易公司的那笔交易。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分析着。
奚娟说:“你知道吗?贸易公司在零首付购进了江南厂200万元钱布料以后不久,就低于进价的价格在卖布料。这时候马上就有人说坏话了,说私营的贸易公司是骗子。”
“是啊,有人会说,公家的东西随它废、扔都可以。就是不能据为私有。其实当务之急是应该变仓库里的废为宝。”
90年代,有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错误思维,自己跟不上形势,没能力赚钱,还眼红别人,专门找别人毛病造谣生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话形容当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确切的。
“签合同的布料厂业务员怕事,辞职了。他的厂领导就打电话给我,说收货款的任务就交给我了。”
“那推销员的认知跟不上,看不懂形势,图安逸、怕惹事辞职了,正好成就了你?”
奚娟听到谢平话中用“成就”二字,知道谢平非常赞成她做法,她心里有一种找到知音的舒服感觉。她想不到表面上粗粗拉拉的东北山沟小伙谢平,心思却那么细腻。
“布料厂领导说,我的报酬是收到布料款,就有提成百分之三。交给销售的底线是,收回布料款,原来价格的半价也行。”
下午3点,奚娟谢平下了车。到达了目的地,东北的捷城市。
这是一个非常美丽、整洁的小城市。楼高路宽,绿树成荫。他们因为心中有重要的事情,顾不得欣赏美丽风景了,就直奔贸易公司大楼办公室。
没想到那个贸易公司规模不小,整栋楼都是他们的。据说这个公司现在还和全国多家布料厂有着业务往来。而且有专门搞金融投资的公司,已经投资进来了。
奚娟活过一辈子,知道改革开放初期,私营公司从小到大就是这样做起来的,老百姓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资金富裕起来的。奚娟还想到,聪明的谢平一看就明白,就会马上模仿起来。如果真的是那样,她一定会配合谢平一起,轰轰烈烈的搞起来。
通过热情的大楼保安工作人员的指路,奚娟和谢平到了贸易公司经理的会客室。谢平终于见到了奚娟口中的老邻居、贸易公司经理宋雨。
宋雨经理个头不高,说话有点娘娘腔。见到奚娟和谢平很热情,说他一直在等着老邻居奚娟的到来。
握过手后,宋雨色迷迷的看看奚娟,又看看人高马大的谢平,看了又看,弄得得奚娟不好意思起来。这男人对奚娟有想法,曾提过要她做女朋友,她不同意躲着他,所以她迟迟未来收这个布料款。
奚娟想,今天拉着谢平一起收款赚提成钱,绝对是英明的,一个女人在生意场上单打独斗,有着比男人多许多的风险和麻烦。
宋雨说:“我早就准备好货款了。只是当初的200万元布料款,因为市场上布料都降价了,你肯定要降价的,我不可能给你全款。”
奚娟一听,布料厂领导给到的底线是半价,有着宽敞的谈判余地,但是她不能马上与江南邻居男人露底的。
奚娟面露为难的表情说:“江南布料厂给了我收款作主的权利,作为老邻居,我肯定关照你。但是这个款已经拖延时间了,除非今天开支票划帐交付,我可以给你打些折扣。”
“这个…今天…啊呀,电话进来了,你们等一下。”
宋雨急急忙忙地走了。
奚娟他们只好耐心等待。等了半个小时,只见宋雨的秘书过来说,宋经理今天有急事,明天也没空,只有后天有空。让奚娟谢平后天再来。奚娟他们只好先离开公司。
奚娟心里清楚,狡猾的宋雨是在躲他们。但是他躲过了今天,躲不过明天。
她对谢平说:“我们今天先去休息,找个旅店住下,明天一大早就来。”
奚娟、谢平一起找到了公司附近的一个小旅店。
90年代初,宾馆和旅店不多,老百姓不旅游,也很少出门,所以很难有机会住宾馆和旅店。宾馆、旅店有明确的规定:男女异性同住,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