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宣德六年,父亲的师父来到夷洲游玩,父亲便把我托付给了他,我于是离开了夷洲十八年。等到十八年后,即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我回来时,夷洲已经大变样了。这一年九月一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九月十日正午,一个名叫石亨的武将带着十几个文官逃到了夷洲,闯过夷洲往京城的方向逃去。
这时,夷洲人民才知道,土木堡之战,明军伤亡惨重,连皇帝都被瓦剌俘虏了。
接下来,摆在夷洲人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是要与瓦剌人血战到底,还是要向瓦剌投降?
为了做好这道选择题,夷洲知州蒋经召集了夷洲下属各县的县令和长史来商量此事。除了县令和长史,父亲也被作为特邀嘉宾参与谈论此事。父亲一身捕快服装在一群绿衣县令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九月十二日的夷洲,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是天气依然热得要命,因此蒋经给大家预备好了冰凉可口的西瓜和绿豆粥。
待到所有的县令和长史都落了座,仆人们便把西瓜和绿豆粥端了上来。蒋经道:“大家先吃西瓜和绿豆粥,让脑袋保持清醒,然后来商量事情。”
于是大家的口都动了起来,一边吃西瓜,一边喝绿豆粥。
所有人都吃完以后,蒋经才开口道:“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朝廷大军讨伐瓦剌失败,皇上被俘。现在夷洲成为了边境城市,随时可能面临瓦剌的进攻,我们该怎么办?还请大家多献良策!”
蒋经话刚说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站起来,慷慨激昂地道:“爹,还有什么好商量的?夷洲是中国的夷洲,是大明的疆土,决不能送给也先。”
然而他的话说完,并没有多少人应和。蒋经看到第一个发言的是他的长子蒋文,也颇为气恼,“这么多前辈都没发话,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退下!”
蒋文愤愤地退回座位坐下。他现在的官职是旅顺县令,这个官不是走科举的道路来的,而是通过父亲的关系要来的。虽然这个县令来路不正,但蒋文却非常争气,不仅把旅顺县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待兴”,还获得了“夷洲第一富县”的称号。也因此,他彻底洗刷了“来路不正”的污名。在夷洲人民的眼中,他就应该子继父业,成为夷洲下一任知州。
蒋经笑道:“蒋文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方法,大家也可以畅所欲言。”
蒋经虽然鼓励大家说话,但没有人再说话。如此一来,蒋经只能点名了:“蔡登辉,你是我府的长史,你怎么看这件事?”
一个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老人站出来,拱手道:“我听蒋大人的!”
蒋经的脸色一下就变了,但是蔡登辉的回答又是绝妙的,妙到蒋经不知该怎么说。
“我听蒋大人的!”其余县令也纷纷站起身来符合。
“爹,既然大家都听您的,那您就带着我们抵抗瓦剌吧!”蒋文道。
蒋经阴着脸看了蒋文一眼,对一众县令道:“除蒋文外,其余的人都回去吧!”
官员们纷纷起身告辞,最后只有蒋文和父亲留下了。
蒋经坐着,蒋文就在蒋经的对面站着。蒋经看着尚未离去的父亲,似乎在用眼神把父亲赶走,父亲却无视了蒋经的眼神。
蒋文来到父亲面前,“闻毅多,接下来是我们父子之间的事,你还赖在这里干什么?”
父亲刚要开口说什么,就听蒋经道:“算了,闻捕头竟然想留下,那就让他留下吧!”
蒋文只能悻悻地回到蒋经面前站立。
蒋经看了蒋文许久,才道:“你没接到我的信吗?”
“接到了!但我觉得,此次议事关乎夷洲的未来,所以我必须来参加。”蒋文道。
父亲听此言微微点头,这也是父亲还留在此的原因,他必须知道作为夷洲最高长官的蒋经是如何打算这件事的。
蒋经点了点头,道:“好,那谁叫你第一个发言的?”
蒋经的这个问题引起了父亲的注意,所以父亲的目光也看着蒋文。
“大丈夫生于世上,生当建不世功业,死当求万载清名。爹若是把夷洲交给瓦剌,那么就将遗臭万年……”
“谁告诉你我要把夷洲交给瓦剌的?”
“没有吗?”蒋文盯着蒋经看了一会儿,“我听很多人这么说的,所以我才来的。”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蒋经一只手揉着自己的额头。
父亲也摸着下巴考虑这件事,父亲明白蒋经召集县令们开这个会,就是想摸清大家的态度,没想到居然有人散布这样的谣言,这个人是谁?他搅乱这次会议到底有什么目的?
很快,蒋文就提出了一个思路,“爹,这事是不是江楠干的?毕竟自从您主政夷洲以来,只有他跟您作对。”
“这件事当然是江楠做的,但是江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蒋经闭着眼睛,手揉着自己的额头,“我隐隐感觉到江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