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的新年,洋溢着欢声笑语,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然而,在这片欢乐的土地上,一片特殊的营地却显得异常寂静。那里,灾民们默默地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除夕。
锅中炖煮的肉片与土豆、白菜等食材交织在一起,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与此同时,一碗碗热腾腾的粥也在炉火上咕嘟作响,为灾民们带来一丝温暖。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些简单的食物成了他们最珍贵的陪伴。
新年的曙光照亮了大地,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拜年的喜庆活动。
而在灾民营地里,由于某种制度的束缚,男男女女被无奈地分隔开来。
男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女人们则聚在另一处,分享着彼此的忧虑与期待。
而那些拖儿带女的家庭,更是紧紧相依,用亲情和关爱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在这片充满忧伤与无奈的土地上,新年的气息似乎变得格外微弱。
然而,在这艰难的时刻,灾民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美食与美酒交织的营地夜晚,宁静之中偶尔也会泛起一丝涟漪。
小伙子蹲坐在营火旁,突然站起身,眉头紧锁:“我怎么感觉,我们就像是被圈养在这儿的小兽呢?”
旁边,一名灾民苦笑着摇摇头:“是不是圈养,谁又能说得清呢?我媳妇就在隔壁营地,只盼着我们能有个孩子,或许就能名正言顺地住在一起了。”
“嘿,你这家伙。”同村的人打趣道,“别说你没娃,我看是你走的时候,把家里的老人和娃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话音刚落,营地中爆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但笑声背后,却也藏着些许无奈与期待。
"逃离灾难之际,我带着老人和孩童,生死未卜。家中尚有余粮,但房屋不稳,唯恐雪崩将其摧毁。刚才那些质疑我为何不带媳妇的灾民,或许未曾明白我的苦衷。
面对这场大难,多数灾民并未过多指责彼此。灾难之下,人心各异,原本亲如一家的人们,在生死关头却各自为战。
有的老人为了孙辈的生存而舍身,有的子女则在绝望中舍弃了孩子或媳妇,更有狠心者,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放过。
短暂的沉默过后,并不代表大家都接受了这一切,只是在这生死边缘,每个人的选择都充满了无奈与痛苦。"
“我家的小表弟,才在前两日的混乱中有所涉足,此刻正被拘禁在那对面的宅院里。”
“哎,这些人啊,真是让人无奈。咱们原本只是受灾的百姓,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收留咱们,可咱们却总想着去争夺他们的家产。这样一来,以后谁还敢收留咱们呢?”
“哼,你这话说的倒轻巧。天下之大,本就应众生平等。咱们受灾,也算是为他们挡去了灾厄。风水轮流转,谁又能保证他们日后不会有同样的遭遇?”
“那你这又是什么意思?难道说,等他们受灾了,就该轮到咱们去他们家,抢他们的东西吗?”
“呃……这……岂能如此说呢?我……我……”
“那你又为何能心安理得地说,天下大同,别人家的东西应该拿出来与你分享呢?你会拿出来分享吗?”
“那,那我会的,只要我有的……”
“哈哈哈……你有的?你春不耕,秋无收,你能有什么?”
“别哔哔了,你们都不是我们南岭县的人,为何朝我们南岭而来?”终于有人憋不住这个话题问道。
“是呀,赈灾原本是县衙州府的事情,为何不去自己的州县,反而朝隔壁而来。”
“关键是你们往隔壁去,却不去县府,偏偏调到一个村庄而来。”直顶命脉的话语,让人群中很快就拉开了两帮阵营,一帮是本地的,一帮是外地的。
或许这就是大夏人的思想,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很快就出现排外的心理。当然,这里面也不缺乏有心人的揣度。
“我们是离你们马山近,去宣化还要过河,你们这翻山就来了,而且我在高家村帮助拉过货,有熟人!”
“嗯,你说的这个算得上很好的理由,有熟人也算得上有亲朋了,投亲算是理由。”
“那从南岭县过来的人呢?你们都到了县府了,哪里岂能不施粥解决你们的住所?”
“哎,别提了,我们只因为房屋太单薄,今年大雪来势凶猛,本想去县府躲避一时,我们也不是很缺粮食,只是需要避难的场所而已,谁知道到了县府就有人指引我们往这里来。”
“不会呀,县令老爷和县尉都是高家村的朋友,怎么会有人这么做?”一时间有人唏嘘不已。
其他隔壁县的人都有着各种不得已来高家村的理由,其中有个人说的引起了大家怀疑。
“我是南郡野县的,本来我们那里的雪不是很大,因为靠近后楚的樊县,传来消息说,朝廷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