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郝昭与战毅设想的那般,荆州之战,乐进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拿下襄阳为止。就算不是一座空城,但亦要争取最大的利益。
追上刘表的荆州军,将其歼灭,显然是最好的结果。但在之前,乐进就知道,不会那么容易,东都的高顺,已经动了。
荆州战场,曹军连连获胜,士卒斗志高昂,但身为主将,谋臣,乐进和荀彧是冷静的。恢复士气可以,却不能成为习惯。
刘表麾下八万士卒,在乐进和荀彧的眼中,就是翻上一倍,也不比定边陷阵。尤其是高顺这般战将,是谋臣最不愿见到的。
如果有的选,荀彧倒宁愿来的是典韦和张飞,不是二人不强,而是高顺太稳。在战场上,你很难调动他,稳定的可怕。
这一点叶欢是很有发言权的,他的麾下,汇聚了大汉最为顶尖的谋臣。根据叶大公子的“问卷调查”,谋臣最讨厌的就是稳定。
开一句玩笑,最讨厌的就是高顺的陷阵军,还要胜过张辽的铁骑营。这不是战力上的对比,因为进攻,总要给敌军机会。
高明的谋士,会营造种种形势,调动敌军,创造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形势。比如说之前的荆州大战,荀彧就是这么对蔡瑁的。
叶欢在南山武院说出观点之后,从来都是鼓励麾下质疑,辩驳,只要你有自己的思路,再天马行空,也可以说出来探讨。
其时周仓便言,那是因为高将军,也是因为陷阵军,换个人,换个军队,那就未必是稳定的,也许就是死板,缺乏变化。
叶欢对之是赞赏的,征得对方的同意,亦用黄巾之时的战例,详尽分析。他举的例子,恰是自己担任主帅时,面对波才。
不得不说,叶大公子的细节是最到位的,就是之前的征询,让周仓管亥廖化白帆等,尽皆信服。皆言以战言战,主公言重了。
叶欢自己并不觉得言重,他是很在意下属的感受的,对自己的要求则是,在率领麾下百战百胜之时,也要给他们情绪价值。
上行下效,叶欢如何对待下属,周仓等人就会如何对待士卒将校,张昭也会如何对待各地官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时为何要用戏志才之计,对付波帅?因为他令叶某头疼,而张梁若是能做到和我差不多,兖州之战,不会那般大败。”
叶将军是从来不会放弃夸奖自己的机会的,每当此时,麾下皆会会心一笑。在他们眼中,那是将军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表现。
“伯明,子平,公平的说,波帅善于统军,练兵,但恐怕还要稍逊敬方一筹。当年你们比陷阵差的更远,可只要波帅够稳……”
“即使无敌如本将军,也拿他没有太多的办法,唯有用谋。”
周仓等人闻言纷纷颔首认可,将军从来不会贬低自己的敌人,有的多是夸赞。且涉及兵家之事,他会十分谨慎,只说事实。
“方才伯明说的也对,稳定,有时候是缺少变化,呆板!但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厉害,像敬方,作战时什么变化他不清楚?”
其时高顺就在讲堂之上,周仓等人欣然认可的同时,高将军多少有点不自在。叶欢夸人,从来不留余地,便要出言谦逊。
“敬方,不必不必,名副其实。”叶欢一笑阻止续道:“是以为将,还是要自身积淀够扎实,你知道所有变化,别人怎么对付你?”
“唯有如此,你的稳定,才是真正的稳重如山。敌军即使通过种种谋略加以调动,最少也能让他们付出足够的代价。”
将军在南山武院的这番话,定边军将校耳熟能详。说的简单一点,自身够硬,别人才阴不了你,好比臧空的九曲,你试试?
荀彧也听说过叶欢的“问卷调查”,他和程昱对此亦十分认可。即使不是高顺的陷阵军,你在对战之中,想要对定边设谋……
不是说不可能,而是难度极大,且他们就算中计,好似司隶大战那般,却也能凭借强大的战力和意志,让你损失惨重。
荀彧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能否借襄阳城,吸引陷阵来援?然后用围点打援之法,集中优势兵力,将陷阵合围在襄阳城下。
但只是一瞬间,就被他否决了。想法很好,如果成功,战果也极为诱人。可战场上是没有如果的,围点打援,极难实现。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歼之”,五倍的兵力,乐进和荀彧的手中有。但对高顺的陷阵军,能用常理相看吗?五倍够吗?
陷阵一军在宛城,骑兵营加上两军士卒,按陷阵军的配置,高顺手中,至少还有三万精锐。十五万的兵力,可不是小数目。
关键在于兵力也许足够,战力却是堪忧,乐进手中除了青州营之外,其余的兵力,都是从豫州之处抽调过来,不比主力。
对付荆州军,可以顺风顺水,换了是陷阵军?高顺真的来来,曹军要将之包围的话,到时候除了青州营,怕都是漏洞。
高顺是稳,不是不会变化,正如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