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拂着他们的脸庞,带来了草原的气息。尘土在风中飞舞,像是一群欢快的精灵。布库里雍顺眯起眼睛,感受着风的力量,他知道这是大自然在为他们引路。
夜幕降临时,他们找到了一处安全的地方扎营。篝火燃烧着,照亮了周围的黑暗。布库里雍顺和两个老婆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简单的食物和温暖的笑容。
布库里雍顺看着两个老婆,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爱意。他们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坚强前行的动力。
第二天一早,他们再次踏上了旅程。尽管路途艰辛,但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布库里雍顺一边走着,一边娓娓道来。他的声音轻柔而有力,仿佛带着古老的气息,让乌雅和乌兰朵陶醉其中。
"鄂多哩也称阿克敦,意为茂密的山林。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姥爷曾经讲过的故事。他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勇敢的人们,他们以狩猎为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使他们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布库里雍顺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继续说道:"敖东古城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牡丹江畔。这里是一个底蕴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上溯至三千多年前,这片土地就生活着东北古老的游牧民族,先秦时称肃慎人,世居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两汉至魏晋时,肃慎后裔称挹娄。北魏时,挹娄亦称勿吉。"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低沉而庄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将乌雅和乌兰朵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他们想象着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与大自然搏斗、生存下来的,心中充满了敬意和好奇。
布库里雍顺继续说道,隋唐之际,勿吉又称靺鞨。当时,靺鞨族势力强大,已拥有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拂涅、黑水等七大部落。
布库里雍顺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将众人带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当时的靺鞨族是一支强大力量。”他继续说道,“他们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各个部落之间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盟。”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靺鞨族的敬佩和赞美。众人听得入迷,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的靺鞨战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场景。
“粟末部落是靺鞨族的核心部落之一。”布库里雍顺继续介绍道,“白山部落位于白山地区,伯咄部落则位于伯咄河流域。”
他的声音渐渐变得低沉而庄重,仿佛在向两人述说着一段传奇般的历史。两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荣耀和传奇的时代。
布库里雍顺沉声说道:“其中以居住在粟末水而得名的粟末靺鞨最为强大。在高句丽时期,靺鞨人被其所控制。然而,随着高句丽的衰落,靺鞨人也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唐总章元年(668年),唐朝灭掉了高句丽,大部分粟末人与激烈抗唐的高句丽遗民数万人一道被迫迁居于营州附近。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粟末首领大祚荣统率下的一部东渡辽河,到达了靺鞨故地。武周圣历元年即698年,他们在东牟山和奥娄河一带建立了震国,将敖东城作为震国的旧都。
唐天宝末年,他们迁往上京龙泉府,从此以后,除了唐贞元时一度迁往东京龙原府之外,他们一直定都于上京。
布库里雍顺说道:“唐玄宗先天二年即713年,唐鸿胪卿崔忻奉使宣劳靺鞨,大祚荣因此获得了渤海郡王的封号,加授忽汗州都督,成为唐朝藩臣。自此以后,他们去除了靺鞨之号,专称渤海,改国号为渤海国。渤海国历经十五王,立国229年。”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将众人带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敦化是渤海国最初建都之地,大祚荣的旧国都城就建在东牟山上。”他继续说道,“东牟山又称城山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北侧有大石河,从西向东注入牡丹江。大江东岸有永胜屯,与山城呈东西方向,隔江相对。”
布库里雍顺说道:“渤海国的疆域,最初仅限于靺鞨的部分故地。然而,到了第10代宣王大仁秀时期,它的版图已经扩大。渤海国在其全盛时期,它设立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这使它成为了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诸侯强国。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影响下,渤海政权各项制度仿效唐朝。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农业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各项手工业的生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涌现出一批新兴城市。其中上京城,形制模仿长安,在当时已经超过隆州府成为东北最大的城市。交通发达,同内地的‘就市交易’及互市岁岁不绝,与日本的海上贸易也相当活跃。而文化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渤海国不断派遣人员到长安‘习识古今制度’,并使用汉字,在五京周围等发达区域,以中原教育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