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1889远东枭雄> 第三三零章 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变化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三零章 同盟国阵营内部的变化(1 / 2)

2战时德国人曾说“意大利如果向我国宣战最好,我们只需要10个师就能消灭她,如果她保持中立,则需要20个师监视她,如果她是我们的盟友,那得需要50个师保护她。”

而这句评价也是现在小毛奇想说的话,意大利在北非的战争中已经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无能,被只有轻武器和少量重武器的阿拉伯人,贝都因人按着收拾。

意大利人在握有海权和绝对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和游牧部落打的有来有往,这简直就是丢欧洲人的脸。

小毛奇认为如果继续维系和意大利的关系对德国会是灾难,意大利的军事力量不会给德国带来太大的帮助,反而可能成为1个大麻烦。

但是德国首相“老实人”贝特曼首相却不这么认为,他从外交的角度出发考虑意大利对德国的作用,认为德国作为同盟集团的组织者无论如何都不能主动破坏这个集团,

这会让其他的国家对德国产生严重的恐惧以及不信任心理,他们会担忧自己的实力如果不能让德国满意就会像1块垃圾1样被德国抛弃,

德国在这些国家的心中就会变成1个只知道利用他国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卑劣国家,让许多正处于观望的国家投入英国的怀抱。

这将对德国本就脆弱的外交环境造成更大的创伤,在这个拉拢人心的关键时刻,德国必须要坚持自己对同盟的态度,

那就是以稳定同盟为主,让那些不想在这个集团中待下去的国家自己离开,而不是选择主动抛弃,这会对德国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害。

但同时贝特曼也认为确实不能对意大利抱有太大的期望,从他们与奥匈帝国的领土争端和加入同盟国那繁多的要求再到如今意大利的外交表现,这都证明德国要做好与意大利撕破脸的准备。

在德国的外交政策中,奥斯曼的优先级要高于意大利,毕竟英国人并没有对奥斯曼施加影响力,他们几乎将奥斯曼帝国当成了1个同盟国家,对奥斯曼的拉拢德国将更有把握。

贝特曼的观点在德国政府中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在外交部门,从俾斯麦走以后,德国的外交部门已经在威廉手下尝到了太多外交灾难的苦果,他们不想在意大利这里再尝1遍。

而威廉2世召开的这个关于意大利问题的会议最终也没有拿出什么让他真正满意的解决方案来,德国对意大利的关系还是要维持原样。

不过也不能说这个会议是完全无用的,因为德国政府内部对法奥港的态度终于统1了,现在就连6军都全力支持这个港口的建设。

提尔皮茨提出的建设1条中国到德国的海上物资供应线是德国必须要保证的,意大利的表现说明了曾经期望将物资通过意大利运回本土的计划根本不现实。

意大利的港口条件再好也不能为德国提供1点点的帮助,德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线开玩笑。

………………

德国开始对自己所有的盟友做重新的评估,并开始对他们的位置进行重新标记,德国人要分辨出能够和他们1起走下去的盟友和立场随时出现变化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的位置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还比不上奥匈帝国在德国心中的位置,但是已经要比意大利高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德国驻华大使传达了中国政府关于意奥战争的建议后,德国政府很快就决定听从中国的部分建议,并就此向奥斯曼帝国进行试探。

德国人认为中国政府对奥斯曼重心的分析很正确,巴尔干距离奥斯曼和奥匈帝国都很近,这个地方是个要害,

如果被协约国占据了巴尔干地区优势,开战后战火很可能在奥匈和奥斯曼境内燃起,这个地方同盟国必须要取得优势。

而北非确实可以放弃,就像德国决定放弃远东的殖民地1样,他们认为地中海沿岸的北非行省开战后肯定保不住。

奥斯曼人连意大利的海军都挡不住就更不要说法国和英国的联合海军了,而且这个地方也没什么价值,花费大的代价夺回去完全弥补不了损失。

但是德国人却并不打算按中国政府建议的那样,用贷款,军火援助等手段强迫奥斯曼人转移自己的重心,中国人可以随意消耗奥斯曼人的好感,德国人却不行。

德国人决定劝说奥斯曼人停止与意大利人的战争,让他们在北非仍然保持1定优势的时候主动谈判,这样不会在谈判桌上失去态度。

当然,德国保证会帮奥斯曼人找到更多的外交支持,不过奥斯曼是否接受仍然是1个未知数。

德国执意选择费时费力的温和手段中国其实也无所谓,因为中国在对奥斯曼问题上有着自己的时间表。

时间来到了6月中旬,在英法两国持续造势并对俄国进行了长时间的‘劝说’后,沙皇尼古拉2世终于松口。

他通过法国外交部向中国政府传达了自己的善意,首先,他借口欧洲和巴尔干局势不稳,撤走了西伯利亚方面军的部分兵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