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对中国和美国不敢有太多的抱怨,尤其是对美国,即便在美国主动挑衅的前提下他们也得想办法和平解决,但是对于其他国家,英法就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
在1915年初的北海海战之后,英法已经对意大利越来越不耐烦了,按照英国大臣格雷的话说“我们已经答应满足意大利所有的条件,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们任何有诚意的行动。”
法国政府更是直接将威胁明面化“在意大利开出条件,并且我们已经答应满足他们的条件之后,意大利就已经没有中立可言。
现在意大利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站在我们1边,要么被我们当做敌人。”
法国人不只是说说的,法国6军和海军已经有了1个打击意大利的计划,而造成这1切的原因是西欧战场上,德军和英法联军都发现自己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短期内无法脱离。
在1915年3月的北海海战之后,士气大振的德国决定趁着民心士气高涨的有利时机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
同盟国展开了新1轮的攻势,而英法也不甘示弱,双方在这1次战役中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坦克大战双方总共在不到7公里宽的战线上共投入两百多辆装甲车。
但是讽刺的是,因为战场环境恶劣,双方参战的装甲车费战斗损失远远大于战斗损失。
堑壕战所形成的战场环境之恶劣超乎常人想象,在双方士兵堑壕工事的中间,被火炮犁出来1个全新的地形,再加上雨水浇灌后成为1片沼泽,甚至连人都能够吞没
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根本无法发挥坦克的作战性能,但双方指挥官还是固执的选择出动装甲部队,
最终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装甲部队的进攻失败了,双方在战场上丢下了上百辆坦克后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
这次大规模装甲车作战的结果是如此令人沮丧,以至于双方的军事统帅都对进攻丧失了信心,
“这是1场毫无意义只能让双方两败俱伤的战争。”
在双方前线指挥官的报告中,这样的字眼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德国总参谋部也不得不承认虽然战争才开始几个月,但地面战争的动能已经全面被消化干净,
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处在“当1天和尚撞1天钟”的状态。
两大集团不得不将上百万的军队填补在数百公里长的堑壕战线上,就算有局部突破,但战线背后集结起的庞大炮群,可以让任何1支敢于突破的敌方军队在炮弹的反复轰炸下变成土壤的肥料。
但是双方依然没有放弃在短时间内打垮对手的计划,而英法选择的就是意大利,他们坚持认为奥匈帝国虚弱的6军对付俄国就已经够吃力了,绝对撑不住两线作战。
所以德国人必定要分兵援助他们这个重要的盟友,这将有效减轻英法联军的压力,对他们发起大规模进攻创造有利的条件。
而除了在6地战场上创造优势之外,英国面对德国的饥饿战术也有些吃不住劲了,德国看到了封锁英国周边海域用以对英国实饥饿战术迫使其投降的迫切性,
在公海舰队短期内无法出击的前提下,德国向英国发动了颇具攻击力的潜艇战,而这次的潜艇战比历史上规模更大。
虽然德国潜艇作战时还会浮上水面朝商船开炮警告,迫使旅客和船员们驾船逃走或者直接登船俘虏船只,但是这显然只是暂时的,今后潜艇战会愈发残酷。
于是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意大利不得不做出选择,最终意大利签署了伦敦条约,做好了战争准备,
但直到这个时候奥匈仍意欲与意大利谈判,但意大利国内,反对干涉主义的乔利蒂为了防止国内的政治裂痕加剧,最终放弃竞选首相。
意大利保持中立的最后1丝可能已经消失了,萨兰德拉带领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只是时间问题,意大利海军开始进行调整,海军主力已经移动到了威尼斯港。
从1914年起担任意大利海军舰队司令的阿布鲁齐公爵是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3世的堂兄,此人是1个典型的马汉式舰队决战理念信徒。
他上任后就1直强调通过决战消灭敌人,也正是他进1步加强了威尼斯港内意大利海军的驻军力量,在他的命令下,塔兰托港内几乎没有意大利的主力舰驻扎。
意大利海军顶着奥匈帝国脖子,意大利6军也进1步向意奥边境集结,这样第1明显的举动也让德国彻底放弃了最后1丝幻想,德国海军上将舍尔亲自向驻扎在亚得里亚海代号海雕的鱼雷轰炸机部队下达了最新命令。
奥匈帝国海军也开始派出大量的侦查舰队和潜艇在亚德里亚海活动,而偷袭威尼斯港的绝密计划也从保险柜中拿了出来,前线部队所有军官取消休假,舰队和航空队24小时待命。
最重要的是,奥匈帝国抽调了两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以及相当1部分辅助舰队前往奥匈帝国在亚德里亚南部的港口,
1旦开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