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1889远东枭雄> 第七三一章 反攻不只是一个军事任务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三一章 反攻不只是一个军事任务(1 / 2)

朝鲜和日本热衷于相互竞争实际上是在争夺更多的话语权,东北亚各国很早就意识到相比欧洲和北美,亚洲的工业,军力以及世界影响力等方面都太弱,为了能够快速提高亚洲实力,就必须联合起来,这是短时间内让亚洲力量快速增强的唯一办法。

第一次中俄战争时的中朝日临时同盟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而事实也证明东亚国家联合起来是最好的选择,许多人到今天都认为如果当时中朝日三国没有联合起来的话,那么俄国至少能保住在北海道的殖民地,英国也不会那么快从东北亚地区撤离。

但真正让亚洲国家认识到同盟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欧战爆发以后,战争彻底撕碎了欧洲人伪善的面具,欧洲强国在世界各地点燃战火,侵犯小国主权甚至直接进行入侵的行为加大了许多国家的恐惧,他们开始依赖强国的保护或者说的好听一点就是集体防卫。

而他们能够依赖的只有中国,因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政府承认他们的领士完整,愿意尊重他们的主权,至少是部分主权,同意他们以较低的代价换取中国的保护。

而随着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各国实力的快速提高,朝鲜和日本由于某些过节以及都希望在这个军事同盟中占据更高的地位等原因展开竞争,而除了亚约内部的地位问题外,双方还在对外贸易,国际地位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竞争,中英战争爆发后,两国政府都希望能够率先取得突破。

在此期间他们唯一一次放下竞争心态紧密合作的行动是为了让亚约军事委员会松口,允许他们两国能承担某一个战区的主要作战任务。

最终蓝天蔚以及蒋方震等人在经过细致的考察后最终同意让他们构成马来亚战区的主力,而两国算上在暹罗待命的预备部队,总共拿出了四个师的兵力,暹罗部队负责对他们进行配合。

而这也是为什么战争爆发后马来亚战区明明离兰芳更近,最终却由日朝两国的部队构成亚约联军的主力,战前原本以军事演习一直滞留暹罗的兰芳部队最终成为了一支震慑力量部署在暹罗和印度支那边境。

不过这引起了傅宜生中将的不满,他希望指挥的部队以中国师为主,就算没有中国师,也应该以沙俄和兰芳的部队作为主力,和大多数中国将军一样,他对朝日两国的陆军实力不是很信任。

但最终他的意见没能让亚约最高司令部松口,最终他手头只有一个中国师,而原本在马来亚战区作战序列的兰芳部队直接退出,负责婆罗洲地区的战事。

新加坡战役后,朝鲜毫无疑问取得领先地位,他们想要保持这一地位,而日本则想要尽快赶上来。

但是现在他们的竞争必须要靠后了,亚约最高司令部现在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消耗印度英军身上。

进入十一月后,随着缅甸雨季结束,英国政府就又开始催促英印军进行反攻,但是英印军副参谋长奥金莱克却劝说印度总督霍普等人暂时不要去想什么反攻了。

他指出从战争开始后中国就一直在关注印度,他们在缅甸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兴建空军基地和雷达站,以中国军队在缅甸的实力,他们的进攻肯定会变成一场灾难。

但是有人对他的话提出了质疑,因为英印军依然没有丢掉制空权,而中国在缅甸的部队从9月初就开始进攻了,在雨季发起进攻并将缅甸英军压缩到下缅甸,他们不可能还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

奥金莱克最讨厌这样的质疑,因为这些人完全高估了英军的战斗力,现在英军在部队数量数量,情报,后勤等方面几乎全面落后,这种情况下反攻只会造成灾难。

要知道缅甸不仅仅只有中国军队,那里还有印度国民军和缅甸国民军,中英开战前被雨季和缅甸国民军折磨数月的缅甸英军根本没能力阻挡亚约的进攻,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受到多少损失,

而且空中侦察已经证实新从国内调来的中国军队没有投入到缅甸前线,而且在霍马林等地开始修建防线,这样的举动完全能够证明中国对英军反攻是有准备的。

而且在英帕尔发起反攻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非常难,因为英帕尔到缅甸没有大道可走,只能翻山越岭,经过人迹罕至的丛林。

大段大段的地区不但卡车、坦克通不过,就是骡马通行也费劲,后勤损害会很大而且难以保障,这样的计划充满风险。

当士兵疲惫的穿过丛林后他们就马上要面对严整以待的中国部队,奥金莱克对于印度士兵在钦敦江边遭遇成吨的中国炮弹后还能保证多少的士气以及战斗力十分怀疑,他甚至觉得可能在部队从英帕尔出发前就会爆发叛乱,鲍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对英属印度的伤害太大了。

在奥金莱克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摆脱亚约对印度的包围,要重新夺得印度洋的制海权,保证本士和埃及的军事装备能够顺利抵达印度,再次之前任何的反攻都不切实际,这只会消耗宝贵的物资。

此外英国坚持对中国本士进行轰炸在他看来也是一种的举动,因为这种轰炸很难起到效果,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