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楼
歌姬翩跹,萧鼓齐作,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周方不时传来女子的嬉笑以及歌舞管弦之声。
而单独一四四方方的庭院内,朱红梁柱勾起帷幔的楼台上,一队队衣裙鲜丽的少女,随着琴曲翩翩起舞。
贾珩与盐商汪寿祺叙着话,周围几个盐商虽是举着酒盅,欣赏歌舞,但有一半目光都是落在那青衫直裰的少年脸上,察言观色,揣度其人心头所想。
而陈潇随着锦衣百户李述以及锦衣府的其他好手,五六人做扈从打扮,按着腰刀,立身不远处,警戒周方。
而这一幕,落在正在一个暗中观察的小厮目光中,匆匆离了栏杆,不知何处去了。
汪寿祺笑了笑道:“自太祖时期定制,扬州盐业至今已历百年,从如今朝廷认为盐务积弊至深,打算整饬盐务,不知永宁伯是什么看法?”
所谓收了钱,不说办事,但简单的试探,仍是不可或缺。
贾珩抬眸看向满脸带笑的汪寿祺,沉声道:“汪老爷,这盐务之事是齐阁老在负责,我原不该过问。”
众人闻言,心头微动,对贾珩一二再的盐务与己无关的话语,权且信了七八分。
黄诚恭维说道:“永宁伯为天下少有的英杰,可谓文武双全,总督河南之时,就将河南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河南百姓无不感佩永宁伯之德。”
众人纷纷附和说道。
汪寿祺这时笑着说道:“永宁伯,老夫一时孟浪,不过扬州盐业历经百年,为大汉捐输、报效,不敢说立下汗马功劳,但也敢说颇有建树,老朽实不忍大好局面不复存在,齐阁老主张复前明开中之法,可今时今日,时过境迁,开中之法已不合时宜,如是从南向北运输粮米,千里迢迢,商贾无利可图,也就无人踊跃参与,如是就地在边疆招募流民,购置粮食,北地近些年收成也不景气。”
贾珩沉吟说道:“如是边事,本官倒可浅言一二,边军每年转运粮秣,至南输北,靡费甚巨,齐阁老欲效前人之智,以盐事济边事,想法倒是无可指摘,只是诚如汪老爷所言,北地经年大旱,赤地千里,再难商屯,如以盐引分销输粮,也未必比现在强上多少。”
汪寿祺闻言,眼前一亮,连忙问道:“永宁伯是不赞同开中法了?”
一众盐商之中,黄日善、黄诚两人交换了个眼色,心头都是一喜。
至于是不是贾珩故意如此说,诓骗他们?这个根据贾珩以往在河南以及京城的旗帜鲜明的风格,似乎也没有必要。
贾珩沉吟道:“开中法的确难收初时之效了,但盐务之事分属内阁与户部事宜,本官插手,也是犯忌讳的事儿,只要彼等粮饷供应无缺,盐务上的事儿,怎么改,还是看齐阁老。”
汪寿祺连忙道:“但现在江北大营都缺粮少饷,如扬州盐务能一如先前不改其法,兵马馈饷无虞。”
贾珩道:“此事,还要看南京户部以及兵部,不瞒汪老爷,本官要前往去一趟。”
众人闻言,心头都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就是马显俊闻言,也是半信半疑。
或许真是误会了?他们对这永宁伯太过提防了?
萧宏生在一旁坐着,目光凝了凝,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汪寿祺面上笑意繁盛,说道:“有曲舞而无好酒,岂不扫兴?不知永宁伯还能饮酒不能?”
贾珩推拒道:“今日仍不能饮,还请几位贤达见谅。”
这时,伴随着一阵馥郁香气扑鼻而来,一个姿容艳丽、徐娘半老的妇人笑着过来,看向汪寿祺道:“汪老爷,南菱和其他的女孩子都过来了。”
汪寿祺点了点头,道:“将人都带过来吧。”
而说话的功夫,就见七八个桃红柳绿,金钗玉环的少女尽数过来,算是为几个盐商陪酒,一人一个。
如果说先前还有几分疑虑,但见贾珩收了银子,无疑这种提防心理减轻了许多。
南菱着火红色衣裙,年岁不大,梳着朝香髻,梳着刘海儿,巴掌大的脸蛋儿涂着胭脂以及腮红,由老鸨丽娘挽着手,走到汪寿祺以及贾珩跟前。
汪寿祺笑道:“永宁伯,你看看这丫头如何?”
贾珩抬眸打量了一眼二人,问道:“汪老爷这是什么意思?”
汪寿祺笑道:“这不是,永宁伯初至扬州,未必有人能照顾了起居,这丫头是个心灵手巧的,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无一不晓,还能唱着吴越的小调,陪着永宁伯平常解闷用。”
用,在这些人眼中,就是一件器物。
汪寿祺看了一眼南菱,暗道,如果不是浣楼的魁被刘大人看上,将那顾若清送给眼前少年,倒也不错。
其他如程培礼、黄日善、黄诚、马显俊等人都是看向那少年,也有些好奇贾珩究竟收不收。
如果收了,先前真就是虚惊一场了。
贾珩转眸看向南菱,韶颜稚齿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