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王李桂成,收到大明提出要一个城池抵消贷款的事情后,就已经打定主意要赖账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在他看来,大明和朝鲜隔着一道天险。
大明船只再牢固,想要远渡重洋打到朝鲜,也得掂量一下,船只会不会被海上狂风恶浪吹散。
即便躲过海上风浪,要把大明军队和后勤补给跟着运过来,绝非那么简单。
但是近期通过他们的探子得到的消息,大明已经在积极备战,看来大明是铁了心要打过来。
面对即将面临的战争,朝鲜国内许多勋爵纷纷反对两国交战。
每日都会有大量反对交战的折子递给朝鲜国王。
甚至有勋爵觉得,割让一座城池,可以避免两国开战,也是极好的。
况且一座城池,想必大明也不可能派重兵过来把守。
到时再派兵把这些把守的大明官兵全给杀了,夺回来就是了。
哪里犯得着为此导致两国战争?
反对两国开战声音最大的还是朝鲜国勋爵韩东硕。
韩东硕在朝鲜的拥护者也不少,算得上在朝堂上有相对话语权的重臣。
丞相赵建东是朝鲜王的人,因而极力赞同朝鲜王决定。
但是朝鲜王却以割让城池这件事情事关国家脸面,宁可杀不可辱为理由,发动战争决心已定。
这个朝鲜王原本就是好战分子,他不但不惧怕大明打过来,甚至有心通过骚扰大明跟朝鲜边境州府,想要以此来一步步蚕食大明国土。
为此,朝鲜王暗中吩咐丞相赵建东,派人暗杀了极力反对开战的韩东硕。
虽说是暗杀,但是在朝鲜势力也不小的韩东硕就此横死街头,还是吓坏了朝鲜文武百官。
许多人都纷纷猜测韩东硕的死跟朝鲜王有关。
但是没有证据,韩东硕一派势力的人暗恼却无能为力。
也因为韩东硕的死,瞬间没有人敢再出言反对朝鲜王主战的决定。
随即,朝鲜王下旨,在全国范围内极速征兵,瞬间就集结了五万兵力。
不等大明军队打过来,朝鲜王就下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从平壤发兵,向大明辽东方向挺进。
朝鲜王此举,也是为了昭告天下人,朝鲜不怕大明。
并不是大明来犯,他们被动迎战。
而是他们主动侵犯大明,由此可见,他们并没有将大明放在眼里。
主战跟被战的区别,仿佛可以由此证明谁才是强者!
此刻北平府这边,宋隐收到了朱元璋同意他随大军出征的旨意。
为此,宋隐再无顾虑。
此时,朝鲜国已经派大军向大明辽东一带奔来。
这个消息别说是宋隐和朱棣,就连朱元璋和文武百官,都没想到朝鲜王胆子竟然这么大,竟然敢主动对大明辽东发起进攻。
毕竟隔着一个汪洋大海,隔离了朝鲜和大明之间的信息。
朝鲜国开始出兵时,北平府这边朱棣雷厉风行,备战时间足足缩短了半个月。
这让宋隐有些遗憾,他让梁尔泰制造的手铳还没有造出来。
他原本是想带着上战场防身,看来是行不通了。
眼下大明出征朝鲜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
大军分批次前往码头,准备乘坐战船出征朝鲜。
北平港口海面上,密密麻麻停满了八十多艘大船,在马和亲自率领下,整装待发。
三天内,出征朝鲜的两万官兵分批次,从港口出发。
这两万官兵都是马和从海军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个个都经过海上作战以及晕船训练。
所以在颠簸的大海上,没有一个士兵晕船。
但是令朱棣纳闷的是,宋隐前往码头时,竟然还带来了十人。
朱棣看着这完全陌生的十张面孔,无比惊讶。
“宋师,他们是?”
朱棣是这次一战的统帅,带什么人出征,他都亲自过问。
但是宋隐之前并没有跟他说过,还额外带来十人。
主要是这十人一看就是文弱书生,甚至还不是官员。
这让朱棣当场愣住了。
“燕王殿下无须理会他们,他们没有什么武力值,但他们每个人都身兼很多技能。”
“天文地理,衙门公务,商业手段,甚至农活,都不在话下。”
听到宋隐对于这十人的评价,朱棣愈发不解了。
“可是宋师,把他们带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的这些技能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啊?”
宋隐呵呵笑了,“他们在战场上毫无作用,但是等燕王殿下拿下朝鲜后,他们的作用就出来了。”
“甚至可以这么说,那时他们一个可以顶好几个能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