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64章 应天府仿制蒸汽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应天府仿制蒸汽机(1 / 3)

大殿中。

朱元璋默默听着李道信的声音,其中最引起他触动的,是来自北平的密疏。

在北平工业化之前,每年生产铁料产量是五百余万斤。

这个生产产量,在全国各省中的排名属于中下。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

北平全年生铁产量超过了三千万斤,而在今年开春时,北平生铁产量有了大突破。

因为从去年获得南方商人的支持,加上各种引导促进政策,以及数年发展打下的底蕴。

在今年的开春,虽然还只是开始,但是北平各座矿场和工厂满负荷运作下。

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斤。

按照这个态势,北平今年的生铁产量,将会突破一亿斤,这是什么概念呢。

五万吨。

超过明初时,全国的铁产量。

对铁的重要性,先民是知道的,虽然还没有详细的理论支持,但是对敌方势力严格封锁铁料资源可见一斑。

北平的成就不只是如此,可光这一项,朱元璋已经大受触动。

李道信不敢抬头看圣人的样子,更无从得知圣人的心里想法,也不愿意去猜测。

反正李道信看完这封密疏,他被狠狠的震撼了一番。

朱元璋坐在垫着厚褥的榻上,背后还有靠枕,他年龄大了,太老了,需要这些软物件来支撑他。

听完了李道信的念读,朱元璋不发一言。

关于北平的密疏,正好放在他桌前,他的手背全是皮,松垮垮的褶皱,这只树皮般的老手,手指来回摩挲封皮。

而在北平密疏的旁边,是朝廷官员的奏疏,要开发矿场,支持商人投入。

对于让商人开矿,朱元璋是支持的。

取消官铁,放开民铁的政策,正是出自于他的旨意,让大明的钢铁产量超过了宋朝的两倍有余。

不过。

朱元璋想的不是这些。

通过锦衣卫多年不断的密疏,北平的景象,已经展现在了朱元璋的脑海中。

令他迷茫的是思路。

军队的维护和运转,需要耗费庞大的资源,百姓们深受其苦,每一次的对外战争,对老百姓都是劳民伤财。

“老四在二十四年,对大漠动兵,虽然俘获牛羊无数,可对比消耗的物资,不过是杯水车薪。”

“所以朕不愿贸然动兵。国虽大,好战必亡!”

朱元璋自言自语。

台阶下,李道信面无表情。

“观史书,皆是如此,汉武帝丰功伟绩,可正因为连年动兵,以至于百姓深受其苦,以汉武帝下罪己诏结束。”

“百姓需要的是安居乐业,朕幼年时,也是如此想法,所以朕希望消耗百姓最小的力气,就可以满足治理国家的需求。”

“军队自给自足,各地官府治理也是追求自给自足,让百姓受到最少的影响,而百姓们的生活,也是尽力让他们自给自足。”

“所以朕让百姓们自己种菜田,自己种桑树,自己种稻田,以达到衣食无忧。”

“难道朕错了吗。”

朱元璋脸色浮现了一丝迷茫,可很快又重新坚定起来。

北平的变化是很大。

可才短短几年,因为太过陌生,朱元璋无法判断好坏,但是他性格的坚韧,让他不会轻易妥协。

他等得起。

可是他又等不起。

“练子宁此人有才,朕本想调他去工部,可有人提议调他去吏部,本来朕是无所谓的,可没想到此人自己要去工部。”

“让他去工部担任侍郎吧,他想要试试,朕也想看看。”

朱元璋的话,不是对李道信说的,在他身边的人,记下了圣人的话,朱元璋会让另外的人抄录。

不日。

练子宁成为工部侍郎。

对练子宁的决定,很多人是不满的,因为当年蓝玉大案,太子一系不少人也受到牵连。

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受到影响,所以现在的臣官们,希望恢复当年的政治局面。

作为最重要的吏部,自然要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各个重要职位最好都是自己人。

什么叫自己人?

这个没有统一的定义。

包括原太子一系,现皇太孙一系都有内斗,例如新派就不会认为老派是自己人。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毕竟是明初,官员们虽然有不同的政见,但没有发展到明后期的党争,你死我活的地步。

练子宁对如何入手,其实没有主意。

他找来当年去过北平的李学颜,充当他的幕僚,然后和不少在北平有生意往来的商人沟通。

“矿。”

有个商人提议道:“北平的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