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读大学对他而言是无所谓的,相反,他更想早点加入社会,对社会充满了希望。
妇人的抱怨,一直持续到晚餐。
刘通从书房里下来。
“父亲,您写的文章,我们学校的先生看后很佩服,先生专门交代了儿子,向父亲发出问候。”
少年崇拜的看向父亲。
刘通平静的点点头,在二楼的书房,他听到楼下夫人对儿子的抱怨,缓缓的说道:“只有进入更大的平台,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
“你在学校做的事情,我并不反对,但是希望你明白,早日找到自己可以坚持的事情。”
“为父希望你能读大学,但这是为父的希望,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值不值得你为之奋斗,旁人是无法判断的。”
“儿子毕业后想要参军。”
少年大声的说道。
“参军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我大明!”
“先生说了,我们伟大的大明,需要保卫伟大的人,儿子要当伟大的军人,保卫伟大的大明。”
“很伟大的志向,父亲为你骄傲。”刘通鼓励。
妇人欲言又止。
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很高。
儿子要去当兵,妇人舍不得,当兵多危险,要是有个万一,妇人眼睛红了起来。
“你获得过文学大奖,有北平人才津贴,还参加了你不说名字的项目组,不也是为大明做贡献。”
妇人抱怨说道,一边哄着坐在椅子上的幼儿。
“老大子承父业,学你的道路不好么。”
刘通笑了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赋,我的这条道,老大能走是最好的,可他想要走别的道,如果我非要他走我的道,谁知道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他能不能成功呢。”
“未来的事情交给未来吧,我们要做的是过好当下,当兵不失为一条好出路,起码保障了人生的下限。”
“我和我的朋友们约定好了,大家一起去当兵,谁也不会当逃兵的。”
少年认真的看向母亲。
妇人不理会大儿子,她还是不希望儿子去当兵。
是啊。
在生活富裕后,谁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当兵呢,他们家在军队又没有关系等着继承,而北平每年都有战事发生,可不是后世的和平年代。
但是北平不一样的。
军人地位的提高,是全方位的,不是空洞的口号。
和后世早期一样。
当军是好出路。
晚上。
小儿已经睡着了,妇人才向丈夫抱怨。
刘通笑了笑。
“大学是新事物,并不代表比当兵的出路要好。”
刘通是北平的大文学家。
大学的建设,他是参与过讨论的。
所以比起眼前的妇人,下意识的认为读大学就可以做官,而刘通知道大学的未来规划和方向。
未来大学的建设,是结合技术司,半工半学的教学形势。
学生们会学很高深并且枯燥的课程,没有天赋的孩子跟不上,只有真正的有天赋的孩子,才能达到大学的学习进度要求。
刘通看了那些内容,他认得字,但是合起来一句话都看不懂。
如此高深的教学,他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能跟得上。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会参加各个七级技术人员主导的研发团队,最终成为七级以上技术人员的徒弟。
这些徒弟们通过各项的考核与他们的论文,出师后才会被定为一二三级不等的技术人员。
等他们有了新的发明或者研究,才会逐渐升级起来。
听到不是做官,妇人才住嘴了,不过还是担忧,“当兵不是不好,可是我们家的孩子,又何必去当兵呢,毕竟万一有个不好。”
刘通默默无言。
他没有很高的觉悟,但是虽然不支持儿子去当兵,但也不会反对儿子去当兵。
并且当兵的确是条不错的出路。
儿子是中学毕业生,只要在军中表现良好,很容易成为武官,以后不论是留在军中,还是退伍后分配工作,都会有大的前程。
无形的差距已经诞生了。
在北平很多百姓停留在努力工作的见识时,刘通这类的家庭,已经知道如何规划自己孩子未来的道路。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而在向上发展的社会,因为无数的机会,导致这些问题并不会突出,只有陷入发展平缓的社会,才会冒出这些问题。
到如果社会发展倒退,这些问题就会变得尖锐起来,成为致命的问题。
北平综合大场。
人山人海。
天还未亮的时候,已经从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