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计划全部推倒了。
朱家祖孙三人自己的矛盾,他们外人还是不要插嘴的好。
“民心最重要。”
朱棣知道儿子在担心什么。
无非是安南的经济已经破产,国内矛盾越演越深,安南百姓放弃黎氏父子,除了大明的原因,更有内部的不满。
如今大明直接收复安南,那么这个矛盾就嫁接到了大明身上。
“几百万口的交趾,我大明养得起。”
朱棣笑道:“用我大明的物资,供养交趾,恢复交趾的生产秩序,尽快做到交趾百姓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好了,与内地一样,自然也就归心。”
杨荣呆呆的看着朱棣。
朱棣虽然是皇太孙殿下的生父,可两父子的理念截然不同啊。
从交趾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两父子做事区别。
太子有深厚的家天下作风。
而皇太孙殿下更喜欢引导大明百姓,形成大明百姓自发的风气。
计划之外的。
大量原本应该用来内地经济循环的物资和财力,用来补给到了交趾百姓身上。
如果力度没有控制恰当,岂不是杨广。
未来很重要,可当下同样重要。
只盯着未来看,却忽略了当下,同样是得不偿失的,反而成为了弊政。
“皇太孙殿下对于大明内部的经济发展布置,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如果在交趾耗费太多,恐怕会破坏皇太孙殿下的布局。”
杨荣谨慎的提醒道。
“再也没有什么比开疆扩土,收复故地重要了,关乎民族的生存空间。”
朱棣咬着词说道。
国内能有什么麻烦,用上一两年的时间,让交趾与大明融为一体,才是最大的功绩。
朱棣并不要认为国内会有麻烦。
朱棣亲自坐镇交趾。
三司各司其职。
尚书黄福负责整个交趾的治理,监管布政司和按察司。
最初演州府先叛乱。
当地的流寇放火劫狱,杀死县官,不久后,七源州的流寇也开始依山结寨自固。
地方交趾都督佥事带领本部围剿,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战败战死,由张辅亲率大军平叛,一个月平息了战事。
流寇虽然被消灭,可地方不但没有安宁下来,反而越演越烈。
因为交趾的流民遍地。
乡绅们趁机土地兼并,只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土地扩张了数倍,超过了数百年之和。
随着安南和大明的战争,加剧了矛盾的演化。
黄福马不停蹄,各地组织官府重建,恢复当地生产秩序,极力保障百姓们的耕种。
几个月的时间,脸色憔悴不已。
“交趾地方上被破坏的太严重,贫富差距太大,乡绅占据了太多的耕地。”
黄福回到了交州府,见到朱棣立马开始抱怨。
“这对大明是不利的。”
“交趾乡绅的实力太强,不利于国家的管理,而百姓们的民怨,矛头最终又会对向我们大明。”
听到黄福的话,朱棣才皱起眉头来。
突然间。
他有些明白了儿子担忧在那里。
交趾虽小,五脏俱全。
想要破坏容易,但想要建设却难,小小的交趾,民间的矛盾相当于明后期。
交趾的各方情况,很快送到了京城,京城的朱高炽,看完了朱棣的书信,以及各官员的奏疏,眉头紧皱。
朱高炽想到了一种最高效的解决方法。
可以学后金在东北杀光穷户和富户,学清朝在全国杀光一半以上的人口,压下了所有的矛盾,还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
朱高炽摇了摇头。
可惜大明做不到。
因为大明在交趾是治理者。
当下的交趾并不是外国,国内百姓大多与国内同宗。
清朝的统治阶级可以毫无顾忌的出卖国土,签订无数的条约,因为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卖起来自然没有压力。
相反。
获得了洋人们的喜爱,对方还能帮忙清朝统治阶级稳定中国,何乐而不为呢,他们有清楚的认知。
就如康熙朝,他们知道国外的发展,可是又怎么样呢。
他们选择禁锢科技和禁锢思想。
因为他们是落后文明的征服者,作为征服者,反而要向中华文明妥协治理。
因此防范远大于治理。
朱高炽忍不住感叹,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愿意直接把交趾统一的原因,先缓一缓,让大明国内积蓄出更多的积累。
治理比征服要难多了。
连伟人都感叹过,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