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了他的窘迫,荷包里很空,掏出了几文钱。
“大概是因为钱少,所以没有兑换粮票。”严季心中暗想,随后笑道:“小先生为我讲课,这顿饭钱就免了吧。”
年轻人摇了摇头,坚持结了账,然后挺身离开,回到了客栈,最便宜的大通铺。
整理了行囊,离开了大通铺,找了个桥洞,然后去了北平大图书馆。
图书馆一层。
只要是大明人都可以翻读。
年轻人已经把一楼值得看的书全部看了,磨着管理人员,求着对方通融,允许他上二楼,至于三楼,他不敢奢望。
“不行,规矩是规矩。”
管理人员强硬的拒绝。
二楼只有学者,读书人,学生等性质的才能上去,普通人根本用不着。
“你想看什么书?我跟你讲讲。”一名读书人笑道。
年轻人不在乎对方眼里的骄傲,听到对方的话后,竟然真的请教起学问起来。
年轻人看见对方穿着学士服,因此问起了道。
北平的社会之道。
“北平的报纸,常说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是巨大的变化,经济基础必然带来思想的变化。”
“可是我看了许多北平的图书,并没有关于社会之道的探究。”年轻人真诚的请教。
读书人愣了愣。
他们大学里也没有教啊,反而是各类的知识。
于是他开始自己解释,“人类是社会性生物。”
“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从开始觅食和狩猎,我们就已经倾向于在日渐庞杂的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
“这些群体范围包括简单的家庭单位,氏族和部落,村庄和城镇,以及城市和民族国家。”
“人类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自然天性促进了文明社会的形成,因为先民高度的农业发展,于是有了道学的诞生。”
“受到人类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形塑,反过来,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的性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行为,实质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道就是社会关于个体如何在群体中行动,以及群体是如何形塑这些个体行为。”
“农业社会稳定,人们追求自给自足,而北平的工业化发展,带来了物资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大循环,于是有了工业之道。”
听着读书人的讲解,年轻人感受到对方有些勉强,说的很空洞,但是也启发了他。
“北平的教学,以事业为重,而我看来,学习的内容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德行,一类是事业。”
“两者并冲突,对于理学,北平颇有些放弃,专攻于术,在下认为应该德业并举,不能有所偏废。”
“在德与业两者的顺序上,则有先后之分,即道德较之其他学习内容具有优先性。”
“北平常提精神文明建设,可精神文明建设从哪里来呢。”
“对于宋朝,北平报纸给予批判,说宋朝之文明强盛,前所有为有之,可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宋朝社会风气不懂责任,不愿意付出,歧视士兵。”
“可文明之强盛,难道不也是有理学的支撑吗。”
“扩充自己的善根,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是成己;把善心扩大到他人身上是成物。”
“不正是皇太孙殿下,当年在报纸上倡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
读书人愣住了。
他收起了内心的傲慢,深深的拱手行礼。
“前辈的学识远超于我,我为我刚才的傲慢,向前辈道歉。”读书人诚恳的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问不分先后,互相交流才能一起进步。”年轻人客气的说道。
读书人邀请年轻人参加他的读书会。
“读书会是我当年在北平工人子弟中学发起的,后来我进入了北平国子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结社读书,虽然只是玩物,可也能互相交流思想。”
年轻人大喜。
“咕噜噜。”
突然,年轻人肚子传出的声音,让年轻人脸色通红。
“哈哈哈。”
“还不知道朋友高姓大名?在下姜宾知,祖籍应天府,就读于北平国子监。”
“免贵姓曹,名端,祖籍河南渑池,前来北平游学。”
“走。”
“我请你吃饭,朋友之间不许客气。”姜宾知亲切的拉着曹端,曹端没有拒绝。
北平来了一位厉害的年轻人。
他的学问和求知精神,让北平国子监轰动,甚至有人夸赞,曹端是大贤。
大明
短短的几个月,曹端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由北平国子监出面,亲自为他举荐,获得了人才津贴。
有了人才津贴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