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的升官,退役的退役。
许多退役的士兵选择留了下来。
海外退役士兵的群体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比例,关于退役后如何组建自己的庄园等等经验,早就是军中普及的事情。
所以许多人开始招募本地知根知底的老实小户,挑上三五户成为自家的仆人,获得一块几百亩的土地,短短的时日就成为了庄园主。
写信让家里的婆娘带着孩子来的,又赶回去与未婚妻成婚的,加上纳妾的,短短的半年里,东瀛都司近畿都司就热闹了起来。
土地上不光恢复了生产,也开始有了欢笑,一年前还充满了战乱,如今彻底平复了下来。
在大明朝廷有力的治理下,很快开始生机勃勃。
绿油油的土地里,开始了大丰收。
内地移民的百姓也多了起来,他们一户数十亩不等,不如退役士兵的待遇,但是来自于山区或者贫困的百姓们,有了几十亩地过上了温饱的稳定生活,感觉非常的幸福。
有了粮食就是有了收入。
柴米油盐酱醋茶。
穿衣服、帽子、鞋子、读书、出门、生日、过节.
有了钱就开始销,逐渐的攀比,不能比别家更差,市场慢慢的也就大了。
这就是每户至少数十亩土地的意义。
如果每户几亩十几亩土地,也不过是吃饱肚子而已,带来不了什么消费,如今不同了,这些都是商机,特别是那些庄园主们。
他们不光要过好,还要过得体面,是市场消费重要的一环。
这与西欧国家把自己的贫民送去新大陆,贫民们靠着自己的劳动,一代代的开拓下来,摇身一变成为庄园主,为本国商人带去了生意的繁荣是一样的道理。
庄园主和农夫两者之间的消费能力具有质的变化。
只不过大明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因为大明的实力更强大,不需要浪费老百姓的生命,十个老百姓活一半,甚至更少。
在朱棣回大明后,大瀛岛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滞,反而非常的高速发展起来,除了工业化的反哺,还有人均资源的激增。
大量的人口迁移去了东北都司,其余的筑紫行省、二名行省、东瀛都司、近畿都司、中部都司、关东都司有了大片的富庶土地。
为了补充劳动力的空缺,各地官府开始控制迁移人口的速度。
大批的女性被吸收,加入了建设之中,也竭力的把士兵们留下来,面对巨大的诱惑,许多的士兵选择了退役,留在了当地。
永乐二十年的时候,迁移大瀛岛全年人口是十余万的话,永乐二十一年就达到了二十余万,永乐二十二年突破了四十万。
十年里移民五百万的总目标,看起来已经不成问题。
所有人都看得见大瀛岛的市场潜力,大明工局的吃相太难看了,连合众的供销楼都无法进入大瀛岛,只有大明工局的供销楼才行,行行业业被大明工局垄断。
内地市场的竞争最激烈,大明工局许多行业萎缩,而大明工局内部有严苛的制度,许多的大管事苦不堪言,危在旦夕。
如今大明工局东边不亮西边亮,各业务一下子在大瀛岛全面恢复,态势已经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各管事的压力大减。
负责人韩奇的威望一下子涨了起来,经过推论后,关于明年
高珍开始了善后工作,专门请了老友高长芳。
两人在辉煌亮丽的庭院里叙旧。
看到高长芳的脸上没有太过不服,高珍有些好奇,忍不住问道:“难道你真不在意?”
高长芳听到老友的询问没有遮掩,笑了笑说道:“说不在意是假的,毕竟输给了后生,我的老脸上岂能有光,只不过我很满足。”
高珍点了点头,拿起酒杯与对方碰了碰。
是啊,几十年前,他想都不敢想今日的成就。
高长芳见老友陷入了回忆没有打扰他,他也开始了畅想,依稀记得他和好友去密云出差的时候,为建立密云分区做准备,那时候两人还为如何与当地的卫所指挥使打交道而忐忑不已。
卫所指挥使啊,平日里两人接触不到的层次。
几十年过去,大明工局无论外面如何评价,实际上无疑是大明国内巨无霸般存在,卫所指挥使反倒是自己接触不到的小人物了。
人啊,最怕的是不满足。
只要懂得满足,那么幸福就会很多。
高长芳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虽然外人认为他输给小辈脸上难看会不高兴,导致高长芳也很无奈觉得不高兴,但并不影响高长芳的心态。
永乐二十一年,高珍去世,韩奇提前担负起了大掌柜的责任。
这一年。
大明工局的业务遍布西部七省、塞南塞北、内地、高丽、南洋、大瀛岛、海外,也是大明工局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