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淳于髡经常是非常客气的,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虽然他知道这个人的出身不怎么样。
在这个时代,你想看一个人的出身,从名字上就能分析出来很多。
所以景程才会非得给自己弄一个姓,再弄一个氏,这就是有身份的象征。
淳于髡……
这当然不是一个正经的名字。
首先,淳于是个地名,类似于张庄,王庄,靠山屯那种……
再有就是髡这个字儿,这是一种刑罚,具体过程就是把脑袋上的头发剃掉一部分。
所以,淳于髡这个名字的具体意思就是:从淳于那个地方来的,遭受过髡刑的人!
大体上就和靠山屯来的杀人犯差不多……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
而且淳于髡还是一个赘婿,就是倒插门的。
不过他现在也算是混起来了,齐威王身边的近臣,大王有事没事就会找他商量国策……
大概一个半小时之后,淳于髡把稷下学宫的大概情况和景程都介绍完了。
此时的景程才有所了解,这学宫是真大呀。
光各国学者就有100多人,日常伺候他们的仆人,以及各种服务人员还有20多人。
这些学者总共包含12个学派,就是百家争鸣的那一些。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
第一,儒家,这个学派是百家争鸣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主张以仁爱、礼义、忠信为核心价值,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当然了,就现在这个时期,孔子已经死了好长时间了,孟子是景程的老师,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也是儒家的人。
至于荀子,现在还没出生呢!
而且还有一点,齐威王不喜欢仁义,他喜欢霸道,因此儒家思想在齐国是很不好受欢迎的。
接下来是墨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强调平等、互利和公正,代表人物是墨子。
还有道家,道家强调道的概念,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不过这些人都已经死了好多年了,而且他们一直不参加政治,所以没什么存在感。
稷下学宫里道家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叫远春的老家伙,整天神神叨叨的,除了吃饭,他是不会出门的,每个月一次的辩论大会他也不参加,总之他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人。
接下来是法家,这个学派牛逼,他们强调法治,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调严刑峻法和集权统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等。
商鞅同样是个大牛,不过景程穿越来的时候,他已经被车裂了好几年了,现在恐怕坟头上的草都已经很高了。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秦国正是商鞅变法之后才走向强大的。
稷下学宫里也有法家的人,不过那家伙同样没什么存在感,景程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
还有名家,名家主要研究名实关系、逻辑推理等问题,注重言辞的辨析和推理,代表人物有公孙龙,公孙龙就是提出白马非马的那个嘴炮,不过现在这家伙同样没有出生呢。
稷下学宫里倒是有一个叫公孙虎的,景程猜测,公孙虎很可能是公孙龙的父亲或者是爷爷,不过他没有证据。
还有阴阳家,主要研究阴阳五行学说,将其应用于天文、地理、医学,景程在这些方面也有些造诣,尤其是天文学啥的,因此他琢磨找个机会和阴阳家切磋一下……
接下来是纵横家,这也是一群嘴炮,他们的知识面很广,特别的能忽悠,主要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主张通过权谋和策略来达到国家的利益。
苏秦就是纵横家的代表,而且还挺成功的,不过景程不喜欢他,因此景程讨厌所有的纵横家……
对了,稷下学宫里面没有纵横家的代表,可能也有人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只是杂鱼两三只,没啥值得重视的。
下一个是杂家,这个学派擅长综合各家学说的观点,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说好听点就是博采众长,不好听的就不说了。
还有农家,景程喜欢这个学派,因为他们务实,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倡重农政策,农家的代表人物有许行等人。
许行现在就在稷下学宫,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在这个年代,他老的都掉渣了,景程很害怕他下一刻就挂了,但事实的情况是,老家伙还硬朗着呢,还能拿着锄头锄地,一锄就是好几笼……
最后还有小说家,他们的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以虚构故事和传说为主要内容。小说家的代表作品有《左传》、《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