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将来要走,那人类社会该有的东西都要在飞船上实现。
能模块化、能打包带走、能装上引擎开走,成了人类未来设计各类功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在抵达下一个目的地的时候,不至于什么都要重头开始制造。
这么一搞,人类干脆决定,搞一个大型可移动式船坞。
它的上下分别被装上三台核聚变推进器,左右各一台,因为宇宙环境是三维空间,所以它还有首部尾部上下方向的辅助转向推进器。
可以这么说,之前的太空船坞就相当于一栋毛坯房,现在则是要进行精装修。
人类虽然不会在沃尔夫1061恒星系定居,但却也不会很快就走,最起码会呆二十年以上,如果没有意外,可能还会更久。
因为沃尔夫1061恒星系实在太好了,有近乎无尽的资源,又有一个可供人类获取的生物圈资源,简直是天堂。
于是乎,本来一个简单的太空船坞,一下子被上这又加那,都快变成大飞船了。
如此一来,就需要配套各种专职其他类型的飞船了,像侧重于容纳各类科学实验室的科研飞船,侧重于工业生产车间的工业飞船、侧重于材料加工的飞船等等。
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能模块化、能打包带走、能装上引擎开走’这样的功能要求,也会促使人类在折叠机械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在工艺上,机械结构必须还要更精密、更精细、更方便。
当然,在这样的要求下,人类各类机械设备的结构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此,便也迫使人类专研更加智能的人工智能。
正所谓一发而动全身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