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做罐头这个事儿,真是不难。
只是这个年代,大家局限于闭塞的信息,又不大识字,不看书,所以觉得这是个很神奇的事儿。
赵素芳一步步的教给大家怎么去鱼线,小火油炸,如何用酱油,白糖,香料熬制料汁,最后怎么封装消毒抽真空。
现在李家坡的老老少少看见赵素芳都觉得,真不愧是生出李向东这种天才的孩子妈,赵素芳本身也很厉害啊!
现在赵素芳根本顾不上家里了,照顾李燕,李平和李家宝,收拾屋子做饭的事儿都交给了李贞。
李贞早些日子就不去砖窑厂上班了,李向东私下替她去辞的职。砖窑厂的活儿是挣钱,可是太累人了,一个小姑娘不停的脱坯,那每个月十几块钱挣得真的是血汗钱。
李向东觉得他姐还小,之前也上过初中,现在辞了职在家复习,等过两年国家恢复高考,就让他姐去考大学。
全家没有一个人反对,只有李万氏又蹦跶出来,表示不同意,李向东不耐烦地把她给推出门外,连句话都没多费。
李万氏回去气的好几顿没吃饭,李向东这种无视她的态度让她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而儿子的默许,则让她更加寒心,真是恨不能当初没生过这个儿子!
当然,她怎么样,现在也只有李青山关心了,连她最心疼的小儿子李宋都没安慰安慰她。
李贞现在就是每天做三顿饭,然后收拾完屋子,洗完衣服就去大队部帮她娘做罐头。
大队部的场院上一群人忙而不乱的行动着,有人杀鱼刮鱼鳞去鱼线,有人油炸,有人熬料汁,有人大锅烧开水,把洗干净的罐头瓶子倒扣着蒸煮.....
赵素芳穿梭在人群中,看见有人做错了,她就马上提醒,有时候还得亲自上手演示。
李贞觉得她娘说话的声音都比平时要高一点,腰板挺的笔直,走路风风火火的。
“素芳姐,素芳姐,你看看这料汁熬得咋样了,是不是可以倒出来啦?”
有一位妇女大声地喊着赵素芳。
“哎,马上过去。”
赵素芳答应一声,又对炸鱼的人说,“必须得小火炸透!把骨头都得炸酥了才好吃,不然罐头卖出去,人家一吃,里面是生的,以后谁还敢买咱李家坡的罐头!”
那人唯唯点头。
赵素芳快步朝熬酱汁的人走过去........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重复好多遍,赵素芳累的每天回去,头挨上枕头就睡着,可就算是这样,她也特别开心。
她发现他很喜欢别人叫她素芳姐,而不是六嫂子,晋嫂子,李晋家的,大队长家的!
她觉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远比作为丈夫的附属品要让她开心,虽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感觉。
隔壁观鱼台村的村民,晚上又吃了一肚子用糙米,豆角,土豆,盐巴做的稀饭,不到半夜,肚子饿的咕咕响,李家坡大队又有一股子油炸的香味儿传了过来。
村民烦躁的翻个身,用手捂住瘪瘪的胃部,嘴里骂一句,妈的,李家坡天天过年呢!真特么馋人啊!
像他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有多少人闻着油炸鱼的香味儿,半夜辗转反侧,最后睡着了,梦里都是一盘子一盘子的红烧大鲤鱼.......
潘家庄大队今年的麦子只收上来五分之一,剩下的大几百亩地麦子都还烂在地里。潘大春几次开会让社员们去收麦,都被社员顶了回来。
自从上次李向东直接说他偷偷倒卖大队桃园的桃开始,就有一小波人暗戳戳的找证据想把他扳倒。
现在他说话,实在是有点不管用了。
潘大春眼珠子一转,拎上一兜子晚桃就去找大舅哥去了。
第二天,公社就派出了工作调查组进驻李家坡大队!
现在大队长,大队会计和一位生产队长去了东方市,李唐去县城送鱼罐头,就治保主任兼民兵队长李康带着保管员李清出来迎接了工作调查组。
两人心神不定的把以公社副社长孙志清为首的工作调查组一行五人迎进了大队部。
大队部的场院上还支着锅,烧着热油,一个个大木盆里都是清洗鱼的血水,一排排的罐头瓶里面放着酱黄色的鱼。
“哟!这是谁家办喜事啊?”孙志清把黑框眼镜往上扶了扶,镜片反射的目光闪烁。
李康心知这帮人绝对来者不善,不想把大队里面的事儿说出去,看他们这么问,就含含糊糊的说,“啊,是!”
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有啊,是谁家?既然这么 巧碰上了,我也随个礼,沾沾喜气!”
李康见他追问,脑子一乱,眼珠子就开始乱转,李清急中生智,“这是我们村里人一起做的,等做好了,每家都分点吃。”
“哦,自己吃啊——”
孙志清拉长了声调,还用眼扫了一遍在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