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这道罪己诏而下的,是皇帝亲笔所写给徐阁老辞表上的朱批。
皇帝不允许徐阁老辞职,但是突然批了之前内阁次辅袁炜所上的称病请辞的辞表。
裕王想着高拱的话,坐在椅子上装作不为所动,李炜接着哭着说道:
这其中一些真正有能力又怀才不遇的官员,全部都被王锡爵记录下来,他在书房编写了一份名单,将这些官员都记录上去。
这个年轻人站起来说道:“王大人,我是苏大都督派在京师的密谍,您现在要离开京师了。”
如今天下动乱,东南沦陷,虽然和群臣辅政不利有关,但是罪责都是朕的,谁让朕是皇帝呢!
丢了南京和祖陵,是宗室罪人和临淮侯的罪过,但是责任都是朕的,谁让朕是皇帝呢!
现在京师群臣中,若是能用心王命的,都是朕的忠臣,若是心向苏贼的,现在大可以请辞,大明朝廷贤臣如云能臣如雨,不缺这么几个人。
裕王领了这么重要的差事,自然是心情激动,可是激动之余,又茫然不知所措,他身边既没有可靠的行政班子,又没有能够帮他出主意的人,要怎么打击京师粮商,裕王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看到手稿,王锡爵又想起自己在苏州松江的日子,更加觉得留在京师没意思。
只可惜裕王才硬了两天,一个人就让他不得不见。
裕王将高拱请到书房,立刻说道:“高师傅,父皇让我平抑京师粮价,打击不法奸商,请问从什么地方开始?”
许国的反应和王锡爵一样,他这些日子在太仆寺观政,许国就将太仆寺的记录好好看了一遍。
这下子朝廷也坐不住了,要是粮食这么涨上去,低级官员都要饿肚子了。
首先京师附近的京畿平原本身就是产粮区,当年成祖朱棣分封在这里,粮食都能自给自足,只是京师现在人口多了,所以需要从南边运粮。
高拱对着裕王说道:“罪臣失陷南京,罪该万死。”
果然市场上的奸商不为所动,裕王立刻开始抓捕京师的几个大的粮食商人。
“丢失南京不是高师傅的罪过,现在您且在王府住下!”
“你怎么证明你是苏兄,哦不苏大都督的人?”
“我的家人呢?”
九边地区也是在军屯产粮的,只不过近些年气候越来越冷,而九边的战事越来越多,才出现粮食短缺。
他立刻说道:“你能带我出京师吗?”
甚至可以说这是个一个相当核心的部门,这在宋朝都是非常要害的部门,这些积年老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左右国家的政策。
看到这份手稿之后,王锡爵不再犹豫。
“压制粮食价格,自古就有那么几个办法。”
“王大人。”
另外山西,河南其实本来也是能纳粮的,比如山西存留米为一百五十二万石,但是大部分要供养宗室。
提督东厂锦衣卫的陈洪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全套的“罪证”,皇帝得知“真相”后大怒,最后十分“痛惜”的将袁炜下狱。
其中包含了好几位国公,甚至还有宫里的大太监。
院子里坐着一个年轻人,他脸上蒙着黑布,直勾勾的看着王锡爵。
这段时间,他游走于六部九寺一台,接触到了很多具体办事的官吏。
高拱立刻说道:“京师粮商,都和京师权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人干脆就是京师权贵的家人。”
就在王锡爵和许国带着家人离开京师不久,东厂锦衣卫就围住了他们的府邸。
这么一套操作,总算是安定了京师人心,但是京师的粮食价格还是不出意外的开始疯涨起来。
“二是抓几个哄抬物价的粮商头目,逼迫他们降价售粮,只要这些领头的降价售粮了,粮食价格也就能下来了。”
说到这里,王锡爵心情沉重起来,袁炜下狱未尝没有被他们三人牵连的缘故。
这一次裕王闭门谢客,坚决不卖这些人的面子,京师百姓得知之后都觉得大快人心,拍手称快。
来人掏出一份稿纸,这是王锡爵当年在苏州主编《警世通言》的时候亲笔所写的手稿。
李妃生下了皇孙,这也让裕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稳固。
这下子京师都盛传丢失南京凤阳是内阁次辅袁炜的责任,各种坊间流言喧嚣尘上,各种内幕消息满天飞。
裕王立刻摇头,现在整个北方都在供养南下的九边精骑,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
天可怜见一直在内阁打酱油的袁炜,一下子就成了京师清流的众矢之的,再加上他浙江官员的身份,以及提携逆贼申时行的罪状,就在袁炜的辞表被批准的
一时之间,袁炜这个内阁中的小透明,成了堪比严嵩的大奸臣,甚至还有人说他是苏泽安插在京师中的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