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毒物看的大家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陆阿大等人更是目瞪口呆,想到他们通过山洞没有被这两只大蝎子刺到,真是“鹿神”保佑。
他们看向陆子龙的眼光更加的充满了火热的崇拜。
陆子龙没有任由这两个巨大的蝎子逃跑,它们的存在始终是一个隐患。
他举起狙击弩,“噗”,“噗”2支弩箭射出,将2只巨大的蝎子射落在地。
两只大蝎子在火堆中拼命挣扎扭动,将地上那些燃烧的干枝落叶击打的漫天飞舞。
只是毕竟洞内空间有限,而且地面火势蔓延,四散的枝叶加速了大火的燃烧,在挣扎了10多分钟后,这两只巨大的蝎子终于停止了挣扎,彻底失去了生机。
一个小时后,山洞中的火终于熄灭,陆子龙带领大家在山洞中搜寻了一下战利品。
只是很遗憾,由于山洞火势太大,落在地上的蝎子、蜈蚣、甚至是毒蛇都被烧死了,甚至很多都已经碳化。
除了那两只巨大的蝎子,只找到了几条手臂粗细,已经被烤熟的毒蛇。
消除了后患,陆子龙带领大家沿着小河继续前进。
翻过一座山岗,前面的山坡上遍地是盛开野花。
这些野花形状有点像牙刷,开着紫红色的花朵,紫红中又带着深蓝,花香扑鼻,大量蜜蜂在花中辛勤采蜜。
阳光下,清风拂过连片的野花,花浪如潮,将这片广阔的山野装扮成花的海洋,美丽的景致,生机盎然,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陆子龙走过这片花海,脚无意间将一块石头踩翻。
他正要继续举足前行,忽然,眼睛不经意间发现那翻过来的石头上,是大片斑斑点点的如生长着苔藓般的绿色。
陆子龙心中一动,蹲下身,仔细观看这块石头,确定石头上的绿色是生长在石头中矿石的颜色。
他又从脚下翻开几块石头,一块不大的石头拿在手里沉甸甸,明显的呈现金属的色泽,而在翻开的石头下他又发现了一块颜色翠绿,如同宝石般的小石块。
找到了铜矿了!陆子龙高兴的大声喊。
他忽然知道这是什么花了,这些紫红色的野花叫“铜草”。
是铜矿的指示植物,是能比较准确地显示铜矿藏地的特色植物。
在探矿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古代,铜草花是人们寻矿的天然“路标”。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种花天性喜欢富含铜离子的土壤,土地铜离子含量越高,花开的越茂盛。
他刚刚发现的三块矿石分别是蓝铜矿,黄铜矿和孔雀石,都是铜矿石,这么小的面积就发现大量的矿石,说明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铜矿,难怪这里的“铜草”花开的这么茂盛,这么鲜艳。
铜矿找到了,但是纯铜硬度很小,非常软,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锡,铅等金属,形成铜、锡、铅的合金才能制造出青铜器。
虽然青铜武器在硬度上不会超过陆子龙穿越前的钢铁武器,但是中国战国时期铸造的青铜剑在硬度上的确比当时的铁剑还要硬。
不仅更硬,而且韧性也更高。
秦国的青铜剑尤其优异,甚至可以做成长剑,且极具弹性。
据说在挖掘秦始皇陵兵马俑时,考古专家从兵马俑坑中挖出了一把宝剑,当时发现这把剑时它是被压弯的。
但当专家把剑取出的一瞬间,这把被压弯了两千多年的宝剑竟然变直了,迅速恢复了原样,这说明加入合适比例的锡,铅等金属后,制造出的青铜器的硬度大幅度提高。可是上哪里去找锡,铅这些矿石呢?
陆子龙看到自己手中的孔雀石,突然灵光乍现,他记得在大学时候有一年参加“大学生辩论赛”,在准备一场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先进性的辩论时候,他从网络中查找了很多的论据,其中一个就是关于中国古代选矿的。
在约2650年前的《管子·地数篇》书中记载了距今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与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这是中国最早的选矿记载。其科学性令人赞叹。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讲的是造山型金矿,造山型金矿往往会有块状金。这种金矿往往与砷、汞等共生,丹砂就是硫化汞。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讲的是斑岩铜矿,磁石就是磁铁矿, 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磁铁矿的结晶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斑岩铜矿床附近往往有磁石矿。
“上有赭者,下有铁” 则是常见的“铁帽”现象,“赭”是土状赤铁矿,往往都是铁矿被风化后形成的赤铁矿与褐铁矿的集合体,呈现暗红色或者浅红色,这又是古代最早的红色颜料 。
“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是指矽卡岩型矿床 “陵石”指的就是绿石头。铅,锡矿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