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头领依然是陆有瓷, 人员按工种划分为:
1、“基础建设队”,一共100人 。负责建造“瓷窑”,“砖窑”,“炭窑”,“石灰窑”,“焦炭窑”,“房屋”及其他建筑的建造。由于部落狩猎压力比较小,由1连的战士负责协助基础建设队。
2、“烧制队”,一共50人 。负责“烧陶”,“烧瓷器”,“烧木炭”,“烧砖”,“烧石灰”,“烧焦炭”等各种烧制产品,由3连的女战士负责协助。
3、“钢铁冶炼队” 一共50人。 负责建造“炼铁高炉,炼铜高炉”,并炼制钢铁和铜矿。平时2连的战士负责协助。
4、“铁制品加工队” 一共50人。这个队说白了就是打铁队,主要是制造各种金属工具的制造,主要是刀,枪等武器制造和生活用品的制造。
这是一个需要强体力的劳动,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钢铁制造队”的成员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由2连的战士负责协助。
5、“木制品加工队” 一共50人。 负责部落各种木制产品的生产,如木窗、木门以及桌、椅、板凳等木制产品。以及弓箭、弩箭、投石机等武器。
由3连的战士负责协助。
大家有了明确的分工后,部落族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部落的建设中。
陆子龙用钢铁制造了5把1米长,10把30厘米长的直尺,直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他用自己匕首上的刻度对这10把尺子仔细矫正,力求误差不超过1毫米。
这些尺子是陆子龙制定的第一件标准量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标志着“鹿部落”从原来的模糊测量到准确计量时代的来临,是陆子龙统一这个时代度量衡的第一步。
晚上的课堂上,陆子龙给每个部门都分配了一把米尺,同时开始教授大家“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这些长度单位。
有了直尺,陆子龙陆续制造了凿子、刨子、墨斗、木工钻等木工工具。开始指导“木制品加工队”制造复合弓箭、弩箭、投石机等武器和;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品,和门、窗等建筑用品。
他先让“木制品加工队”的人建造了2个“长”,“宽”,“高”各1米的木头箱子,箱子底部开一个30厘米长,1厘米高的长方形孔,然后顶部制造一个盖子。
之后又把长、宽、高各2厘米的方形木条制作成一个能放入木箱中的木框,在木框上面用多股细榆树皮绳纵横交错的制作成网。
在箱子内部每隔10厘米,放置一个这样的网。盖上盖子后,这样一个简单的蜂房就做好了。
他将这两个蜂房放到远离部落洞口的石壁旁边,在晚上趁着月黑风高,他带上防毒面具和鹿皮手套,把蜜蜂的蜂房从背篓中取出来,放到新的蜂房中。
过一段时间他再制造好了甩蜂蜜的桶,族人们就可以吃上香甜的蜂蜜了。
接下来,他带领大家开始制造复合弓。在复合弓的设计上,陆子龙采用的是双层复合弓,这样的复合弓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同时又有很优良的性能。
他用栎木做弓体的表层,黑桦木做里层,两层之间夹垫鹿筋,以鱼鳔或鱼皮熬制的胶粘固定。然后整张弓用密实的皮条缠扎。
这样不仅增强了弓的结构强度,而且皮条的韧性极好,弹力强,可以积蓄更多的能量,结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弹力和动物弹力,弹性更强。弓弦采用鹿筋弦,这样复合弓制作好了。
弓箭的箭头他参考清代“金鈚箭”,和“齐梅针箭”,制作了2种箭头。清代正处于热武器和冷兵器的转化时代,冷兵器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因此这两种箭头的设计,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弓箭的巅峰。
一型箭,用白桦木制做成箭杆,杆长90厘米,铁箭头制作成长8厘米,宽4厘米的扁平箭头。扁平的箭头能有效增加射程,宽而阔的箭头又能扩大伤口面积,增加杀伤力。
二型箭,同样用白桦木制做成箭杆,杆长90厘米,铁箭头制作成长8厘米,箭头部平,宽半厘米的细长箭头。这样的箭头能有效的射穿铁甲,形成比较大的贯穿伤口。
这两种弓箭都是在实战中不断的演化迭代而来,具有很强的时代通用性。
陆子龙带领陆大石,陆阿大和部落中几个射箭精准的战士进行了测试。
他先站在一棵大树前100米处,张弓搭箭,感受着弓箭的受力,将弓拉满,将箭松开,弓箭深入大树中,他走过去费力的从树上拔下箭头。
箭头深入大树中近10厘米,看来弓的弹性很好,箭也基本符合要求。
然后他又测试了弓箭在150米,200米的效果,弓箭在150米内依然能射入大树5厘米以上,依然有比较大的杀伤力。
在200米的距离,射入大树的深度不超1厘米,虽然有杀伤力,但是杀伤力已经大大降低了。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