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真正有能力帮助他的人。
康熙为了打击姚启圣的傲气,将他投进大牢,进行了一系列的磨练。康熙不准任何人跟他说话,把姚启圣憋得要命。三个月的时间里,姚启圣虽然被好吃好喝地供着,但他精神上几乎崩溃。
三个月过后康熙着人把姚启圣带到大殿
康熙皇帝:姚启圣,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你可有所领悟?
姚启圣:陛下,臣已经深刻反省,对陛下心生畏惧,诚心思过。
康熙皇帝:哼,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我放过你?我告诉你,像你这样的人,我不稀罕杀你,因为我在心中已经把你杀了一千遍了。
姚启圣:陛下......
康熙皇帝:你满腹经纶,颇有才华,但就是不愿为朝廷效力,是因为你看不起我们满人,认为满人不配谈孔孟之道,不能入主中原,只能回到草原上生活。
姚启圣:陛下,臣......
康熙皇帝:你错了!我们满人是天命所归,是天下的主宰!你这样的观念,只会误国误民!
姚启圣:陛下,臣已经明白,臣愿意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尽忠。
康熙皇帝:哦?那你可知道,为什么我要这样对你?
姚启圣:陛下是为了磨砺臣的意志,让臣明白自己的错误。
康熙皇帝:不错,我就是要让你明白,你的傲气是多么的可笑。现在,你是否真心愿意为我效力?
姚启圣:陛下,臣的心已经被圣上杀死了。臣愿意为陛下尽忠,为朝廷效力。
康熙皇帝:好!既然如此,我就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为国家效力。但是,你要记住,你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你要是再敢有异心,我会让你生不如死!
姚启圣:陛下,臣谨遵圣旨,必定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力。
康熙皇帝:好,你下去吧。希望你能真正做到,不要再让我失望。
姚启圣:是,陛下。臣告退。
姚启圣退出大殿,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康熙皇帝尽忠,为国家效力,不再有任何异心。
熬鹰是满族人的传统习俗,也叫做熬大鹰,是训练猎鹰的方式之一。通俗来讲,就是不让猎鹰睡觉,熬着它,使它困乏。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
和珅
细沙与大义——和珅救灾粮的传奇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名叫和珅。他聪明绝顶,手腕高明,不仅深受皇帝宠爱,更在百官之中拥有极高的威望。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和珅的形象复杂多面,既有其政治才能的赞誉,也有贪婪无厌的非议。但是,关于和珅往救灾粮里洒沙子的故事,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佳话,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智慧与担当。
故事发生在一个连年灾害的年代,天下大旱,百姓饥寒交迫。朝廷为了救济灾民,下旨开仓放粮。和珅作为钦差大臣,负责此次救灾行动。然而,当粮食运抵灾区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和珅竟命令手下,在每斗粮食中掺入一把细沙。当灾难降临,百姓们生活困苦,四处流离失所,乾隆皇帝派出和珅前往最严重的地区,去为受苦的人们分发救济品。和珅站在人群中,瞥见一片废墟之后的黯淡眼神,他命令周围的官员为饥饿的灾民熬制粥品,可粮食有限,人口众多,官员们对和珅表示无能为力。
和珅沉默着,他的目光落在苦苦等待的灾民们身上,然后转向手边的地面。他蹲下身子,将手伸向冰冷的土地,取了一把沙土,然后一把抛进了熬粥的大锅里。
当地的官员看见这一幕,立即嗔怪起来。他们都在责怪和珅,认为他在浪费宝贵的粮食,也有的人大声斥责,声称自己不再接受朝廷的施舍。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许多灾民在排队等待分配食物。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有人指责和珅假公济私,贪污腐败;也有人疑惑不解,认为和珅此举必有深意。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和珅却是泰然自若,不为所动。
原来,和珅深知人性之弱点。他知道,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失去理智,为了一点食物不惜争斗甚至残杀。而掺入沙子的粮食,虽然看似减损了粮食的纯净度,实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混乱与灾难。沙子的存在,使得每个人分到的粮食都显得不那么诱人,从而降低了人们抢夺的欲望。同时,沙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的体积,使得每个家庭都能领到看似足够的救济粮。
此外,和珅还考虑到了灾后重建的问题。他知道,如果一次性发放过多的粮食,灾民们很可能会坐吃山空,不去考虑如何恢复生产。而掺入沙子的粮食,虽然数量上看似减少,但却能迫使灾民们精打细算,计划着如何使用这些带有沙子的粮食,从而激发他们自救的意愿,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去。
当然,和珅的这一番布局并非没有风险。他必须确保沙子的比例恰到好处,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