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
“各位贵客里面请,这当下的赵御史就住着我家店呢,你们可是来对了地方!从京城来的吧?这上好的蜀衣也只有京城才经销呢!”
那一声清脆的女声,就来自那美貌的掌柜之口,屋内横梁上挂着风铃,随风作响十分雅致。
凉爽的夏风迎面袭来,悦耳的声音十分醒神,他们一行人来到了上房,那玄木的地板,墙面的布匹挂饰有一种民族风的特色,这家店确实很小众,风不许和神乐住一间屋子,其余人一人一间。
“还是赵御史有本事呀,来这一杯我们敬他。”
这楼下许多客官都是为赵御史而来,听说这赵御史住在这儿,他们便常来光顾这家店的生意,有时还能当着人面夸上两句,他们不爱做那些围堵圣人的事儿,便总爱在这里等着,好多人看着店里坐满了,也不计较转身便去忙自己的事儿了。
能让赵御史感受到他们真诚的谢意,他们就知足,只要有人还在给赵御史表示着,他们绝不争抢,但倘若没人了,他们一定会补上!
“赵御史事不避难,上任伊始立即担当起抗灾救荒的责任,审时度势地制订出救灾对策与措施,“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是我代楷模呀。”
“听说,赵抃指示下达文书,了解各县遭受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与此同时,他走村串户,抚问存恤,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灾情,为有序开展救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这块儿地界呀,还真是少不了他!只是可惜了我们的好邻居,云梦镇呀!来,喝酒喝酒!”
“不止呢!接着,赵抃根据越州共有孤老病弱两万余人需要赈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救灾。他担当注重实干,尽责见诸行动,按照旧例从府库拨出粮食3000石,又从富户和僧人道士那里筹集粮食48000多石,用来补助救灾之需。十月初一开始发粮赈饥,规定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抃担心领粮人多出现拥挤,规定男女不在同日领粮,每人一次可领两天的口粮。”
“赵御史名流千古也不为过呀!”
“为了防止灾民流离失所,赵抃在城镇乡村设置了57个发粮点,让灾民就便领粮,并且张贴告示,告诫富户不要囤粮,可将粮食卖给那些买得起粮食的人。另外,赵抃还临时设置了18个卖粮点,将府库里余存的52000多石粮食,平价卖给灾民。爱民利民,是他敢于担当作为的底色。”
“赵御史这样的大善人,真是少见呀!咱们的好邻居没这个福气,没福气呀!”
“来!这一杯一定要好好敬敬我们的好大哥。”
“赵御史回来了,赵御史辛苦了,赵御史用膳没?”
“赵御史快来我们桌坐会儿,我们给你上好酒,好菜!”
赵御史一身官衣十分清俊,只是那双竹青的官靴底部沾满了泥土,一看就是路上奔波导致的。
街市上的地面早已铺上了青砖白瓦,赵御史这一趟肯定又去了乡下,他不收礼也不接宴请,豪言一句“如果真想谢我,那就用多出的力量帮助自己的同乡们!”
豪言一出,不管是远在京城的官臣商户,还是其他郡县的人们,都冲着赵御史的面子一掷千金,捐献的物资一到,这里的恢复能量也越发的强劲有力!
“各位好友们懂我!我先行一步!”
赵御史冲各位布衣行了一礼,上了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