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三省扭头看见罗二爷,也很惊喜:“二爷好。”
罗二爷他不知道名讳,反正就随着镇上的人叫,据说当年罗二爷也是闯过江湖,跟王洪九,王二爷那一拔人放过船,走南闯北,后来陆路运输飞速发展那段时间,“失业”上岸,在镇上开了个茶馆,聊以为生。
罗二爷为人义气,耿直,镇上人人尊敬,算是德高望重的地方大哥之类,也正是因为他义气耿直,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十年前震惊江城的专一院枪案,江城两位社会大哥斗狠,一位大哥指使枪手枪杀了在医院养伤的另一位大哥最得力的手下,这位枪手就是临江镇的混混,姓罗,跟罗二爷是转折亲,跑路前回临江镇找罗二爷,罗二爷慷慨地掏了一千元做路费,后来枪手被抓,扯到罗二爷,罗二爷也被公安问了三个月的话,幸好罗二爷咬死不知道案情,只说晚侄借钱,算是逃脱一劫,从此后小心谨慎了一些,叶三省在临江镇配合杨中做环境整治,做全镇统计时,罗二爷认可这个行动,觉得临江镇的确应该整治一下环境,大力支持,帮了叶三省不少忙,算是叶三省在临江镇的朋友之一。
“叶书记,我又遭冤枉了,你得帮我这个忙,不扳转来,二爷在临江镇就算栽了。”罗二爷愤愤地嚷道。
“二爷莫急,慢慢说。”叶三省安抚说,一边打量四周。
罗二爷看叶三省神情,明白他是找地方,一看周围只有一家副食店,也不好到人家店里去坐,说:“去我的茶馆吧。”
叶三省只得说好,跟着罗二爷从巷子插到另一条街上,走了一半,就是罗二爷开了二十多年的罗家茶园。
茶园里早已坐满了人,虽然临江镇已经搬迁了一半的居民,但并不影响这家老茶园的生意,而且,抢先搬迁的,一般来说都是年轻人居多,这家茶园的顾客多是跟罗二爷年岁相当甚至更加年老的居民。
罗二爷不停地跟茶客招呼,找了一张坐了四位茶客的桌子,让一位茶客移位跟另一位茶客挤坐一张凳子,安排叶三省坐下。
叶三省心里好生为难:这样的场合怎么可能说事?可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断不能起身便走,也不好撒谎欺骗,没奈何,只得坐下。
罗二爷给他甩了一个盖碗来,冲上开水,然后在旁边坐下,开始述说他的“冤枉”。
自然是老宅的拆迁。
也包括这个茶园。
主要的矛盾也是集中在这个茶园。
要说这个占地七八十平米的临街茶铺,以前自然是政府的,后来归供销社,做生资门市部,后来供销社解体时,各自东西,罗二爷就占了这里开茶园。
要说“占”,那是因为当时镇供销社一片混乱,很多供销社以前的员工,就直接霸占自己经营的门市部,直接经营自己以前的产品,只不过由供销社改成了个体经营,那时候产权概念几乎没有,铺面这些反正都是公家的,谁占着谁就经营,大家也接受,没有任何置疑,罗二爷这茶园一开就开到现在。
中间自然经历了房产私有,罗二爷看不清形势,不想出这个“冤枉钱”,反正每年给政府的租金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何必要自己花钱买下来?结果一拖就拖到现在,到了十年前开始有房产概念,罗二爷想办手续时,政府又不愿意了,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当初叶三省做民情调查时,这一点也记录在案,只是当时杨中以环境整治提升为主,这跟主题无关,叶三省只是备注其中,现在,临江新城启动,小镇居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罗二爷也面临一个关键节点,要么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要么一无所有。
这几个月,他跟文旅公司闹过,跟石松乔当面拍过桌子,也去临江镇政府反映过问题,甚至威胁过新来的镇长吴艳鹏,都无济于事,今天文旅公司的那个助理王思思悄悄告诉他,叶三省要来,让他去堵他,有可能解决这个难题,他立刻言听计从,以为这个女娃娃同情他,所以私下帮助他,却不知这是石松乔一手的策划。
——首先叶三省接不接这个锅?接了如何处理?偏向罗二爷,就会跟目前临江镇政府和文化县政府的决议和方案对立,不接,叶三省这个“钦差大臣”自然脸面扫尽,丧失他所谓在临江镇的“民心”和人气。
——如果叶三省果断拍板,文旅公司倒可以出这笔钱,替临江镇政府和文化县政府背这个锅,同时也送叶三省一个枕头,讨好。如果叶三省不敢拍板,那就会拖,那就会厌恶这个项目,不理会这个项目,这也很好,石松乔本来就不想叶三省过分介入这个项目,怕叶三省那种过分仔细的工作态度影响到他的幕后操作。
——所以他安排了这个迎头痛击。甚至,还因此跟临江镇“反抗组织”的头面人物罗二爷结一个好,留一条线,可供日后缓和关系,达成某种妥协,可谓一石数鸟。
叶三省几乎在走过那半条街时就想通了这几点,尤其是自己“下车伊始”,就大放厥词的话,首先就是扫了上任不到一年的临江镇镇长吴艳鹏的脸,甚至直接让杨中也会不快,可是他已经被罗二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