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了,不愿意认我这个旧友了,那我走?”
他习惯性的以为解缙也是这样的人。
至于朱标说的金属字模着墨能力差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陈景恪却并不同意:“礼部掌握科举,再让他们掌握了口舌,影响力过大了。”
和这些大儒辩法,收获确实很大,让他对理学和传统儒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群人就是最好的编辑,将周报交给他们,也算是专业对口。
解缙笑道:“我又非不通时务,如此简单的人情世故岂能不懂,不过还是感谢方兄关心。”
更何况这还是陈景恪提议的,就更没有人会反对了。
抽调工匠和铜料制作字模,此事自然不用他们操心,直接给工部下了一道旨意。
应付这些人,自然就轻松了许多。
在某种程度上,去翰林院反而有点发配的意思。
剩下还未出战的大儒,愈加的爱惜羽毛,轻易不肯出战。
油墨这玩意儿,没别的特点,就着墨能力强。
不过是生气归生气,他并不是迂腐的人,见方孝孺认错也就过去了。
基于这种情况,慢慢的翰林院就变成了,有真才实学但有点天真的官吏的去处。
果不其然,年初就接到了调令。
“……陛下让你负责大明周报。”
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各类古籍,编修史书。
可他依然选择了这么做,用命去践行了自己相信的道。
“听说解缙在辽东干的还不错,这次算是升迁,正好升一级放到礼部去。”
之后两人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起了各自的现状。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而是一头真正的老虎。
所以,虽然有了活字印刷术,但这玩意儿始终没能得到推广。
两人说笑了一阵,就开始讨论正事。
首先就是研磨更加麻烦,其次就是书写效果不佳。
少数非议声也没人理会。
也基本都被堆积在了国库。
主要是字模太难搞了,动辄就要十万几十万个。
朱雄英:“……”
“不如交给翰林院,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弥补。”
要是还用以前的大字体,纸张的用量将会增加数倍,成本将会高到影响报纸发行的程度。
这部分贵金属最后都会进入国库。
在制作字模的过程中,解缙终于返回京城。
这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不是骂架,口舌之利虽然有用,但最终还是要用学说来说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将来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敢于小觑他的学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唯物学。
现在陈景恪办报纸搞活字印刷,在技术方面是不存在什么障碍的,也没必要从前世搞什么黑科技。
为此,工部抽调了最精锐的工匠,依然需要数月时间才行。
解缙激动的向皇宫方向行礼,道:“陛下洪恩啊。”
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做法会触怒皇帝,惹来杀身之祸吗?
经过初步估算,想要实现他的计划,这套字模的数量高达四十万个之多。
和方孝孺扯上关系,会被攻击的。
经过陈景恪的变革之后,翰林院就成了纯粹的修文馆。
来书院求学的人,也慢慢变多了。
有认识解缙的,开始主动替他宣扬。
标准的蝇头小字。
不过现在皇权的威望足够大,内阁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唱反调。
周围的人渐渐也发现了情况不对,这俩哪是要辩法,分明是故友重逢在许久呢。
“是为兄的错,向你赔礼道歉了。”
他没去迎接解缙,就是不想让对方趟这趟浑水。
直接在报刊上,面对全国发行。
陈景恪调侃的道:“此事,还需要咱们大明周报的总编辑,施以援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