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才继续说道:
“先秦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贵族相争。”
“天子的权威进一步增强,百姓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两汉隋唐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世家豪强相争。”
“天子权威再次增强,百姓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到了宋朝时期,贵族、世家豪强全部消失,朝廷在名义上掌握了所有的人口。”
“天子权威达到历史新高,而百姓也终于成为法律中承认的‘民’。”
“所以,中央集权促进了人权的发展,而人权的完善又反过来强化了中央集权。”
朱元璋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说白了,天子拉拢百姓斗败了贵族、豪强,百姓向天子效忠换取了人权。
这个交换非常的合理。
从这個角度来看,中央集权和人权的发展,确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时,朱标突然说道:“天子当代天行道。”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陈景恪曾经以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过:
权贵官僚行人道,掠夺百姓财富壮大自身,最终导致国家崩溃。
朝廷应该代天行道,限制富人的财富,问富人多收税,然后用这些税去补贴百姓。
还说什么,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云云。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道:“以前咱对你‘代天行道’的理论,始终无法认同,今日才明白其中深意。”
“天子的责任是国泰民安,百姓的祈求也是国泰民安。”
“只有天子和百姓齐心,才能对抗权贵官僚实现国泰民安。”
陈景恪也有些意外,他都快把这一茬给忘了。
没想到,几年前随口忽悠老朱的话,竟然在这个时候照应上了。
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陛下英明,百姓的力量强大又弱小。”
“强大之处在于,一旦凝聚在一处,可改天换地。”
“弱小之处在于,大多数时候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天子拥有大义名分,天然可以凝聚万民之力。”
“只有天子和万民齐心,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宏愿。”
“但是有些人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宋朝皇室。”
“世家消失后,官僚士绅群体应运而生,他们代替天子牧守一方。”
“然而这个群体慢慢的又步上了前辈的后尘,上欺君下压民。”
“宋室竟然不想着和百姓一起,限制官僚士绅的权力,竟然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宋朝立国短短几十年,土地兼并就超过了前朝一百多年历史。”
“士大夫占有国家大多数的土地,逼迫的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宋朝君臣又酿出了冗兵的恶果,最终为宋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确非明智之举。”
朱标插话道:“虽然人权日渐完善,但对百姓的解绑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以对中央集权有利的方式进行。”
“宋朝时期虽然人口流动频繁,但朝廷也一直在遏制这种行为。”
“大明就算是要为百姓减轻负担,也不能随意而行。”
陈景恪心中一喜,你这样想就说明已经接受人权这个概念了,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这是必然的,无限制的自由反而会导致国家的混乱。”
“大明也不可能给予百姓随意流动的自由,但也不能逆潮流而行,完全不允许百姓流动。”
“陛下编写了《大诰》,允许百姓持《大诰》告御状。”
“然而以现在律法对人口流动的限制,百姓连家门都出不去,又怎么告御状?”
一方面鼓励告御状,却又一方面严格限制百姓流动,这不是闹笑话吗。
百姓拿着大诰跪在家门口,你朱皇帝在应天皇宫能看到是咋地?
朱元璋表情那叫一个尴尬:“失策,这是咱有欠考虑。”
陈景恪假装什么都没看到,继续说道:
“财富兼并无法逆转,只能遏制。”
“大明以后必然会出现大批失地百姓,他们会聚集到各大城市谋生。”
“这不是朝廷律法所能限制的住的。”
“不让他们离开家乡去谋生,就是逼着他们造反。”
“要么他们就只能卖身给士绅大户,从此脱离朝廷,成为大户的奴仆。”
“而大户掌握了人口,就能反过来掣肘朝廷。”
“但如果朝廷不限制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