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老卒退伍后会如何评价军队?”
但这么做还是会造成一个后果,增加行政成本。
对于群体来说,意味着军方不会遭到太大的打压。
“退役制度,还能有效防止军头的产生。”
“可作为华夏子孙,作为大明的统治阶层,我们理当有点更高的追求。”
“可是军队人数是有上限的,如果没有退役制度人数始终是满的,新人如何加入?”
还是那句话,对于推崇祖先崇拜,擅长记录历史,文明未出现过断层的华夏人而言。
可是听到后半句,所有人都露出了深思。
就是在军队和预备役里进行教化,通过士兵向他们的家人传递信息。
“咳……”这时,朱雄英干咳一声,并朝他使了个眼色。
完整的预备役和兵役制度,这玩意儿前世有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军事动员制度。
陈景恪停顿了一会儿,给众人思考时间,才继续说道:
“再说说战斗力的问题,大明百万常备军,不可能所有军队都同时投入战场。”
“如果保持士兵的流动,三五年更换一批,军官想拉拢士兵也没有机会。”
朝廷明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却没有丝毫办法,只能妥协。
青史留名,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
对士兵个人和家庭,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负担。
徐达代表军方提出了一个疑问:“实践证明,老兵的战斗力就是远强于新兵的。”
“追求荣华富贵,追求个人荣誉,这没有错。”
“莫非其中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秘密?”
“好用就往死里用,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当兵五年十年还是寸功未立,这样的人留在军中真的合适吗?”
“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军队才能保持良性发展。”
“有些人有那个野望,却没有那个能力。”
陈景恪喘了口气,继续说道:
这意味着什么?
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军功。
在军校里,只有本国精英学员才能学习。
“最后就会造成,想进来的新人进不来,想出去的老卒出不去。”
“且此举避开了文官和读书人,让朝廷又多了一个途径了解民间。”
对此,陈景恪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了退役制度的另一个好处:
“退役的老兵转入预备役,如果有需要,朝廷可以随时重新征召他们参军。”
冗兵问题就是这么来的。
众将都很惊讶的看向他,本来以为陈景恪是迫不及待的想限制军方发展,没想到他竟然反对缩军。
要是对士卒感情太深,打仗就会畏手畏脚,反而会害死更多人。
“如果还使用以前粗暴的管理方式,将士卒视为奴隶牲畜,非打即骂甚至残害他们。”
要知道,这百万常备军可都是战兵,不是宋朝那种厢军。
“每年都招募一批新兵,总有一部分是适合军队的人才。”
“如何将民间的人才吸纳入军队?只能通过广撒网的方式。”
直接用老兵,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普通人知道军队如此黑暗,还有多少人敢参军?”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减少财政压力。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朱元璋竟然认同的说道:
“想要实施帝国计划,百万常备军可能还不够。”
虽然不知道帝国计划具体是什么,但养活百万战兵肯定不是用来防守的。
“魏国公你此言,往深处想就是不把人当人看。”
“先去低烈度战场磨炼几次,就能蜕变成老兵了。”
“如果军官残害士兵,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也要有个标准。”
“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