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日林黛玉舟登岸,林家旧仆,守在京城看房子的管家林木生早早的便带人候着了,“千盼万盼,小的终于把小姐盼来了。”
“木生叔辛苦了。”林黛玉笑了笑,“这几年全仰仗您,我林家的老宅才得以保全。”
“岂敢,岂敢,小姐这样说,岂不是折煞小的阳寿?”
黛玉又介绍道,“这位是族里的智云表叔并表婶,此次是特地送我进京的。”
这位智云表叔四十岁上下,生得一副精明强干的面相,因为常年都带着笑容,眼角便显现出了几道笑纹,此时也是和气地道,“不过是因我要来京城做些小生意,故而顺路结伴同行。”
其实做生意是真,送黛玉出嫁也是真。
到底是在外边,说话不便,黛玉很快上了轿子,一行人缓缓进入城中。
紫鹃和雪雁也跟着上了轿子,刚坐下不久,雪雁便坐不住,小心地掀开纱窗往外瞧了一眼, “哇,京城还是这么的热闹。”
黛玉稳稳地坐着,对紫娟说道,“我看最该看一看的人是紫鹃才是,跟着我离开家乡几,这回可总算回来了。”
紫娟摇了摇头,一面帮黛玉理着衣服的下摆,一面说道,“小姐仁慈,特意为我说项,两年前二奶奶开恩把家里的父母兄弟都一并送了过来,一家人也是团团圆圆的,可没有什么不知足的地方了。再说有姑娘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说毕,主仆二人相视一笑,舟车劳顿的黛玉也起了兴头,探头去看那窗外。
只见街上人来人往,有三三两两的穿着长衫的体面人家,也有穿着短衫打扮的,做苦力活的人,这样的人倒多一些多一些,但所有人都是步履匆忙,都有着自己的活计,有自己的目标。因叹道,“到底不比江南悠然自在。”
这话不光是在说外面的人,也是在说林黛玉自己。
到了林家简单安顿了一下,黛玉便打发人往荣国府去信,问外祖母、大舅舅、二舅舅并一众兄弟姊妹们安好。
贾母收到信后,午后便忙不迭地派了人过来。
黛玉请人进来一看,原来是个熟人,是王夫人的陪房贾瑞家的,“怎么是瑞大娘过来了?”
贾瑞家的忙躬身行礼,回说老祖宗见了表小姐的信,想的不行,我们太太忙使我过来一趟,请小姐过去一叙旧情。
一叙旧情?好有意思的说法,何况如此匆忙,倒叫自己不好久留。
“这是自然。只是我昨天才到的,且待休整两天,再上府上问外祖母安。”
“哎呦,这个不行。”贾瑞家的苦着一张老脸,“还请林小姐疼惜疼惜我这把老骨头。昨儿我们不知二小表小姐竟到得如此之快,竟没有派人去码头去接您。老太太今儿知道了,已把我们老爷太太叫去。今儿您要是不跟我回去,就怕老太太急了,我实在不好交代。”
“好没意思的话!”雪雁在一旁抢白,“若是不去,难不成要了您老的命不成!”
眼看一场大战即将开始,黛玉却抬头止住了二人,王夫人的这点小心思却正合了黛玉的心意,何况旁人来请倒也罢了,偏偏是庇护过自己的老太太,因此虽有些疲倦,到底爽快地应下了。
“老祖宗一向对我关怀有加。长辈之请,不敢不去。”
于是简单的换了一身衣服。带着紫鹃和雪雁,和几个管事媳妇、丫环们往荣国府去了。
荣国府倒还是原来的样子,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只是门前列成一堆站着的门房,倒不是记忆中带着华丽的头冠、穿着一些锦衣绣袍的模样了。
看来三年前那场绯闻风波,实在是给贾家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不过圣上垂怜,念着贾家祖上的功劳,当年便将贾元春赐予了安宁郡王做侧妃,这才将影响消下去一些。
轿子行到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下,又有好几个婆子上前来打起轿帘,紫鹃先下,转身扶着黛玉下轿。
走入垂花门,又经过抄手游廊,并几间花厅,绕过花屏,又走了一段路,大半刻钟,便到了贾母所住的上房之中。
黛玉甫一现身,院子中的几个丫头很有颜色地笑迎了上来,“林姑娘!老太太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来了!”
说着便打起帘笼,引着黛玉进屋里去,一面给老太太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原本不急不忙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快步走入屋中。只见贾母也是如此疾步快走,朝黛玉奔来,一面叫着我的心肝,一面把黛玉搂入怀中,“玉儿,我的玉儿啊!你怎么这会儿才来啊?”
一时祖孙二人相对而哭,竟不能止住。
众人慢慢劝解,方才止住。贾母一面攥着黛玉的手,往榻上一坐,一面吩咐,“快去把大太太二太太请来。”
一面又吩咐,“快把我那乖乖外孙女最爱的茶果摆上来。”说了好一长串的话,才有功夫细细的去瞧林黛玉。
仔仔细细端详了一番,只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