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多都是以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常驻用户为主。
这些人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年轻,对于股票分析更是非常青涩。
分析的过程在专业人士看来,更是漏洞百出。
但是这些人比较开心,其中一个跟风的女生就对自己室友说:“每次分析都好像是一次成长,一次知识的积累,然而每次看结果的时候都好像是买了彩票在等待开奖一样。”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很多人就是图个乐,但是还有一些人喜欢投资、研究投资的人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才能,为之后自己找工作的简历添砖加瓦。
这股风潮一起来,就掩盖了原本被冯志远考核的一批人。
就好像是原本小小的湖泊被大海冲击,谁还能找得到原本属于湖的水?
随着在网上发声的人越来越多,就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不同的人分析的正确率。
一些业余跟风的,正确率自然是不高的,一些之前就喜欢研究股票证券的人,正确率还是比较可观的,至少比跟风的人的胜率要高得多。
值得说的是,甚至还有一类拍搞笑视频的,每天摇骰子猜涨跌,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不靠谱,也就是图一乐。
随着人们对于这个群体关注的越来越多,一些胜率较高的,分析的专业性较强的自然就被人挖了出来。
做为每周都被冯志远指点的人,被考核的人自然都是位列其中。
而且还在继续更新的胜率都是百分之百,毕竟按照冯志远和王北轩制定的规则,如果结果错了就直接出局。
随着这些人开始涨粉,开始被人们关注,有人就开始跟风买股票,就买他们分析会涨的股票。
结果可想而知,有的人赚的欢天喜地,有的人赔的怨声载道。
看热度差不多了,还没等有人质疑为什么这些人每次分析的股票都是一样的,会不会是同一个团体的人的时候,冯志远又开始了下一个动作。
冯志远买了一家空壳的自媒体公司,还没过户,但是已经交了钱,并拥有了控制权。每当原所有人要求过户的时候,冯志远就说现在人在国外出差不方便回来,证件什么的也还要用,先等着,几个月之后再过户。
虽然手续没有走,但是买公司该付的钱没少付,不过空壳公司嘛,也不值多少钱。冯志远提前付款的要求就是,现在看到网络上这个分析股票很火,想要签下几个比较火的分析人员。
要求公司的前老板先把员工借给他,帮他干,先把这些人签下来运作一段时间,至于说员工的工资,冯志远出双倍。
空壳公司的老板一听,还有这好事呢?当场就拍板同意了,于是冯志远只是付了钱,公司所有手续都没过户,直接就让这个空壳公司的人帮自己工作了。
然后一切就在冯志远的操作之下进行了,冯志远和剩余的几位自己公司试用期的员工都打了招呼,说明了那家空壳公司是自己公司旗下的产业。
让这些人配合签约自媒体主播,原因是现在网络上形成的这股风潮不太好管理他们这些人,签约一下,通过自媒体公司间接管理比较好。
这些试用期的员工看到对自己没有任何危害的协议时,自然也就签约了,冯志远当然是不会在合同上做手脚了,合同都是中规中矩的。
然后在那家自媒体公司的运作下,这些被冯志远关注的试用期的员工,就开始相互打擂台。
在自媒体公司的运作下,这些签约“主播”们,赫然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专业性打擂台,每周分析同样的一只股票到第二周末截止是涨还是跌。
自媒体公司直白的对外说了,为了运作效果,猜涨跌的人数只能各占一半,先到先得,如果有人分析的结果是上涨,但是去晚了,没有名额了,就只能站在看跌的一方了。
对于这种规则,没有人提出质疑,毕竟人家都说了这是为了运作效果,而且分析不但要看准确率,都准的情况下,自然就还要看速度了,这也是能力的体现。
为了增加噱头,周一到周六的时间,这家自媒体公司还会定时对这些“比赛”中的人进行线上采访,询问他们分析研究的细节和看法。
这些账号也不再固定每周末发分析结果了,平时也会更新一些研究日常的片段,和自己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
按照自媒体公司的话来说,这样能让整个账号更加饱满,更加充实。
由于之前被冯志远和王北轩告知过,没有入职转正,就不能透露公司的名字,所以这些人没有人透露和冯志远的公司有什么关系。
然后就有意思了,既然有人组织这种比赛,自然就有不少人看热闹不嫌事大。
随着一轮一轮比赛的进行,随着自媒体公司在冯志远指导下的运作,这些人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他们分析的专业性越来越高。
他们分析正确的次数越来越多,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