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股海生涯>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性调研的意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性调研的意义(1 / 2)

对于徐晓的回答,林修然点了点头,又刷刷的在笔记本上记了两下。

和他之前推断的差不多,人工调研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填补定量调研的缺陷,尽可能的确保业绩反映的是真实的投资情况。

因为很多基金经理的业绩来源其实并不只是他本人的能力,和市场的环境,和基金公司的策略都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策略都有不同的体现。正常的投资应该先是判断市场环境,然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推行与之相匹配的投资计划。

而判断市场环境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非常有专业性,非常厉害的资深投资者、资深投资大师也不能保证100%能判断对市场环境。

所以就应运而生了很多基金公司的老六行为。其中广为人知的比如说:让旗下的基金经理每一个人各用一种投资策略放在市场中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能保证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有一部分可以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有了相对不错的业绩和成绩,就可以作为宣传点。第二年的基金销售也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其实这种行为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难受的,投资者希望通过以往的业绩判断基金经理真实的水平。基金经理能力越强,大家就越希望投资。

但是,基金公司的这种老六行为,使得业绩体现的并非基金经理的真实实力。这就好像是摇骰子比大小一样。正常来说,大家都会只选择大,或者只选择小,但是就有这么一个老六,既压了大,又压了小。

所以在定量筛选完之后,要通过调研的方式进行定性研究。要确保通过定量研究之后,名列前茅的准备投资的基金产品不是那个所谓的老六。

林修然之前也跟自己的师傅陈焱学过基金调研,他很清楚地知道基金调研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不管用什么样的操作方式,不管用什么样的询问思路和顺序,最终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询问很清晰的知道基金经理是如何赚到的钱,以往是赚的什么钱。

明确了以前是如何赚到的钱,在判断以后还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继续赚钱。比如说有一些基金经理赚的是制度的钱,但是当制度发生变化,那基金经理就赚不到以往的钱了。

有一些基金经理靠的是个别行业的部分时期的红利。同样的,如果红行业度过红利期。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那么这个基金经理依旧不能像以往一样赚钱。

而且林修然很清楚的知道,同行之间的调研和普通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询问是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普通投资者在基金路演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场合对基金经理进行询问的时候,基金经理给出的答案会让很多普通投资者觉得云里雾里,云山雾罩,听不太明白,不明觉厉,但是这种情况在专业投资者的交流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原因很简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种可能,第一,基金经理很认真的在讲,但是由于投资者专业性不够,听不明白。

第二就是这个基金经理他本身也并没有讲的太清楚,并不是投资者专业能力的问题,而是基金经理本身讲的就有问题。

要知道,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基金经理,明明做的是趋势投资,对外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这种情况下,要让他详细的剖析它是如何选股,如何操作的,他肯定是讲不出来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那么做的。

他很多实际的操作和他对外宣传的投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很多时候是讲不了太细致的。

这两种情况,专业投资者之间相互交流,基金公司相互调研的时候是不会出现的。首先第一,大家的专业能力都够,就算偶尔有实习生或者刚入行不久的人去调研的情况一定也会有工作能力相对优秀一些的、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一些的老员工带着。

至于第二点基金经理故意不说的问题,一般来说也是不太可能的,和普通投资者去调研时候想要了解一下的目的不一样,专业的投资者去调研的时候带着的更多的是一种审视的态度。

一般来说,普通的FOF资金如果要投资的话,额度最少最少会在200万起跳。更不用说很多FoF投资机构起跳的投资起点五百万到一千万都算很正常。

像养老金这样的规模体量,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更是庞然大物。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也就意味着在基金公司的面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这么大一笔资金投下去,相关的负责人是绝对不可能让自己稀里糊涂就进行投资的。因为他们也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他们也要写报告,也要向上汇报。

也就意味着,每一笔投出去的资金,至少要明白对方是靠什么赚的钱,对方以前的钱是如何赚到的,即使不能说的特别细致,至少也能明白个大概。

市场中的基金公司为了抢夺大多数投资机构的资金,更是不断的迎合资金方。确实会有个别基金公司和个别基金经理不愿意对外说的特别详细,但是总会有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