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大宋风流皇帝> 第474章:武昌鱼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4章:武昌鱼(1 / 2)

“为了能够振奋军心,并且与曹魏争夺荆州之地,所以,孙权在武昌称帝。”

“当时,此地有武昌山,孙权取以武昌国之意,取都为武昌。”

“至于你所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之言,是当时孙皓从建业迁都武昌之后,让扬州一地百姓每年呈献贡物,扬州到武昌乃是大江逆流而上,以当时而言虽然也可以做到,却尤为困难,再加上孙皓刻薄寡恩,使得扬州之地百姓民怨沸腾。”

“因此,民间便是有传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再加上当时东吴大族的根基同样在扬州者多,所以孙皓迁都后只过了一年,便是被迫又回返建业。”

岳孝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阿依两个对于中原的历史更不清楚,所以,赵构讲了个寂寞。

不多时,大船的速度便是放缓下来,赵构看到岸边港口有不少衙役和官吏正等待接驾。

先是皇城司的人马下船,而后是部分禁军下船驻守,随后文武大员也到了岸上,周三畏也前来相请赵构。

让几女乘轿,自己随着周三畏沿着舢板下船。

“臣知武昌县薛季宣,参见陛下!”

“平身!”

随后,周围官吏和衙役也尽皆行礼。

“陛下,臣已经安排好驻跸行宫,是现在前往还是……”

“行宫设于何处?”

“臣按照陛下旨意,不得大肆修建,因此将西山之上一些遗弃的寺院、宫观以作修缮。”

赵构点头笑道,“这便好。”

“虽说这修缮行宫是你们对朕表忠心,不过,若大肆修缮,必定劳民伤财!这行宫,朕也不过驻跸数日,不必大肆兴建,能有一安身之所便足以。”

“陛下爱民,武昌百姓尽皆知晓陛下仁德。”

“你既然是此地县令,便是近前伴驾吧,今儿个天色也不早,直接去行宫歇着,明日朕在看看你治理地方之功。”

“臣遵旨!”

这一次赵构摆驾而来,并非之前的乔装出行,因此前后有仪仗引领、有兵丁护驾,道路两侧则是武昌县的官吏以及衙役。

一路前行,只见到远处有百姓眺望观瞧,很显然是地方官先行将百姓驱逐,以免惊驾。

对此赵构虽不能说习以为常,但是也并未多说,如果是白龙鱼服,自然不需如此,可圣驾前来,地方官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武昌虽然只是一县之地,却也历史悠远,薛季宣,你可知晓这武昌沿革?”

“臣被朝廷授命知官,抵达后略有了解。”

“古之尧舜时,此地为樊,至夏为三苗古地。殷商时,册封为鄂。”

“至春秋为楚之别都,战果时为鄂邑。”

“楚亡秦立,设南郡置鄂县,汉高祖时,改属江夏郡。”

“魏黄初二年(221)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取以武而昌之义,更鄂县为武昌县。”

这薛季宣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讲起武昌的历史徐徐道来。

赵构微微颔首,“你所言行宫之地,可是当年孙权建避暑宫之旧址?”

薛季宣愕然,“陛下竟知晓此事?”

赵构含笑不语,我不仅知道,我爹还亲自去过你信不?

“陛下博闻,臣等不如远矣!”周三畏感慨说到。

虽然这并非是什么秘密,可历时久远,若非看过一些当年的典籍,知道的人还真不一定很多。

一路无话,进入到县城之后,便是来到驻跸之地。

赵构下了步辇,登高远望,基本上可以俯瞰大半个县城。

“如今县中有多少人口?”

“城中有人丁五万余,整个县有口十八万。”

“之前鄂州水害,武昌受影响可大?现在民生如何?”

“县所处之地略高,有影响并不算大,而且陛下调遣粮米、银两派遣赵大人前来赈灾,百姓得意安居。”

“自臣赴任,陛下先是减免税负,又有知州李光大人、通判唐闳大人赴任,二位大人尽皆爱民,兴修水利、赴各县督促开垦荒田,仅武昌一县得田亩十五万,去岁乃是大丰之年,百姓富足,今年同样丰收,臣已经遣县中官吏分赴各地督促收粮。”

“唐闳大人赴任通判后,大行农事,州衙也遣了相应官吏前来巡查。”

“你所说可是劝农诸事?”

“正是。”

“你以为,这劝农之事可有成效?”

“虽只有一年,但是成效甚大,耕种之时,州中会遣专人前来,分赴各县宣讲耕种之理,并且州衙鼓励县衙和百姓蓄养耕牛,县中若是缺少耕种器具,州衙也会尽力从其他县中给与调配,若是有田地荒废或者耕种不及时者,臣以及相应官吏会受到州衙处置。”

“虽然现在夏收未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