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营兵,一应后勤都是由朝廷统一调拨。
武备一样也是统一调拨,现在陈望基本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他没有办法花钱去购买军械,无论是火器还是刀剑,还是盔甲火炮。
私买军械只要一经查出,便是直接以谋逆罪论处。
陈望就算想买,也没有人敢卖。
发展火器,攀升科技这一条路也已经被堵死,私造军械,一样是谋逆。
而且现在陈望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盘,手底下甚至连一个工匠都没有。
这一切都要等到日后形成了实际的割据之后,拥有足够的力量和筹码之时,才能够去做。
要想建立起一支有别于这个时代的新军,那么最先也是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正是思想。
当兵吃饷,拿钱卖命,这就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最为朴素和基本的思想,无论中外。
很多人都认为明末之时就已经开始全面落后于欧洲了。
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无疑是站不稳跟脚的。
他们拿出各种所谓的资料,武器,来证明欧洲的先进,明末的落后。
但是却是对于同时期的欧洲军队的表现闭口不谈。
欧洲的某些火器在多年的战争确实在领先一些,但是却远远没有到形成代差的地步。
明朝也并没有固步自封,工部的工匠很容易便仿制了那些火器,并开始运用于军伍之中。
很多人以为的明末,明清双方拿着刀剑长枪,拿着少量的火绳枪,最多加上一点佛朗机炮和虎蹲炮相互交战。
实际上的明末,明清双方大规模的列装火器,使用火炮。
松锦大战,明清双方共列兵二十四万,其火力烈度远胜于同时期的欧洲陆军。
到入关前夕之时,清军中拥有的红衣大炮数量已经迫近了百门,至于威力稍小一些的大将军炮之类的火炮自然也不在少数。
全世界的火器这个时候都在嘭嘭的炸膛,炸膛并非独属于明朝的专利。
使得排队枪毙战术产生的燧发枪,一直到十七世纪的末期,欧洲才开始大规模的列装。
这个时期的欧洲还处于三十年战争之中,整个欧洲仍然是处于一片混乱。
在明末这段时间,欧洲军队仍然充斥着大量的雇佣兵,甚至以其为主,其兵制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之下。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之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属于胜利的一方。
正是因为三十年战争,所以法国的陆军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第一陆军。
但是在战后统计之时,他们却发现他们实际拥有的军队,甚至不到纸面上的军队的一半,吃空饷的情况极为普遍。
武备、人数、各项物资分配情况皆是参差不齐,编制混乱不堪,衣着五花八门。
甚至连统一的军服都没有,后勤保障体系更是一塌糊涂。
士兵因为领不到军饷而像蝗虫一样,很多时候大肆劫掠,军纪败坏使他们毫无忠诚感可言。
他们能够赢得战争,并非是因为他们更强,而是因为对手更烂。
后人所划分的现代军队、近代军队、封建军队,划分的办法各有不同,众说纷纭。
武器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后世热武器普及,且威力越来越大的时候。
历史已经证明了,拥有誓死勇气的军队在武器存在代差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堪一击。
但是一旦双方的军备处于同一水平之时,能够决定战争胜利的便变成了人。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明清还是欧洲各国,都是属于旧军的范畴。
武备之间相差都并不太大,并没有存在代差的情况。
能够影响战局走向的最大因素,正是军兵的勇气和意志。
在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最终能够一锤定音,还是最后的近战交锋。
而近战交锋,便是最考验军兵勇气和意志的时候。
脑海之中只想着当兵吃饷,只想着劫掠发财的旧军,他们的战斗力始终有限。
戚家军之所以强盛,不仅仅是以为戚继光的赏罚分明,不仅仅是因为其对于军事的见解,火器的运用。
更是因为戚继光深谙这个道理,深知思想对于军兵的影响究竟有多么的巨大。
戚继光所做的凯歌,为戚家军的众人所传唱,在其后也逐渐成为其军的军歌。
开口两句便是“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最后则以“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作为结尾。
第一句万众一心,教导军兵应当齐心竭力,而后第二句以影响民间最深的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