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通州城下了,可没想到鞑靼人竟然来得如此之快,杨博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断尾求生,大部进入通州。但鞑靼人可能尾随而入,不仅进不了城,城门洞开,还会被鞑靼人乘虚而入。
二,全军迎击来敌,针尖对麦芒,刚见面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杨博选择了后者。
前者即使能进城,但身后的北京怎么办?
后者最少还能稍阻北虏,让北京有更多布置防御的时间。
倒不是杨博不看好三千营,而是从骑士的素质,以及马力相比,魏军已经输了。
但杨博经历过战争,对于此时的情况,他比别的人,更能沉得住气。
此时,迎击南北城的来敌三千营已经跟对方交上手了。
鞑靼人很是凶悍,到底是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虏寇。
杨博手搭望山看向两边战场,只见鞑靼人的骑兵很有章法。
大部分为三股,两翼包抄的游骑在三千营的人马周围一掠而过,手里的弓矢飞一般朝中间的三千营射去,只一个照面,杨博便看见三千营的人马折损了许多。
鞑靼中路人马则以三人为一阵,三骑并排冲锋,旁边两人射击迎面而来的三千营骑兵,中间那人则手持勾枪,端起冲锋。
这勾枪,顾名思义是带钩子的,因为蒙古人觉得尸体不能丢给敌人,所以三人中有人受伤或者死在马下,中间之人就用勾枪勾住同伴,三人减缓马速,让别的
三人队越过继续冲锋。
但勾枪头部是有尖头的,若是没有受伤,靠近敌人时,两边拔刀,中间端刺,这种阵型威力无比。
再看三千营……
杨博心在往下沉,三千营的人马冲出去后,就有不少“掉队”之人,其余人,从背后看冲锋的气势,明显迟疑。
而且,在两翼攒射之后,眼看着同伴掉下马,这些三千营的骑兵更慌了。
当两股骑兵犹如水流般撞在一起时,杨博痛苦地闭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