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级基地,这个基本沦为b级基地配套产能的基地又有了新工作,生产一架无人运货版的深度改造型h1。
相比于h1,h1因为是要通过安1250与梭形燃料罐结合发射,所以机头上翘,货舱有些不规则,但依然能容纳得下大型卫星。
虽然应用了些新技术,但因为无人运作要求更低,h1的成本大幅下降,生产速度也很快,11月下线,12月首飞完全来得及。
燃料罐也很简单,一次性使用的压力容器而已,唯一有点贵的是表面覆盖的保温材料,液氢液氧温度太低,不能让低温肆意蔓延。
谢廖夫将这种新型发射方式依然命名为“螺旋”计划,以纪念过去,让这个名字带有很浓的异国特色。
“螺旋计划”没有对外公布,意义其实也只是便宜而低过载地发射物体进入太空,h1那种放在火箭上过载还是有点大。
现在谢廖夫返回基地一边继续主持他的改革,同时思考腾云工程。
空天飞机对他而言一点也不陌生,图波列夫和苏霍伊就有相当多种设计,他现在都能画出来好几种。
不知道是不是对于新远速度的信任,航发委在新腾云工程审批通过之前就同意让谢廖夫担任总师,三院承担部分设计,虽然名为联合研制,但还是新远出力多一些。
好处则是产能无需担忧,腾云工程将分配给全国的体系内工厂生产,可以同时开建很多架,不占用新远公司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全国科研单位的技术提升。
……
“新安汽车披露前两个季度汽车销量,乘用车销量突破55万辆,总销量突破60万辆,知情人士:销量的最大瓶颈是产能而非需求。”
“全自动智能驾驶?小心马路杀手!”
“151、161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7人。”
“陈均:请车主无比谨慎只用辅助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绝非全自动驾驶,新安不提倡完全依赖车机的自动驾驶行为。”
“新能源渣土车有什么好处?它扰民吗?”
“华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超过310起,这个品牌是第一。”
“宁德时代:新一代电池充电速度将有质的飞跃。”
“国产新能源品牌新增37%,科工委:预计在202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今年全国新增充电桩数量预计增长340%,其中一半以上支持100k以上快充。”
“……”
2016年的9月,全国汽车市场相比原世界线有了极大变动。
新安汽车以崛起态势销量疯涨,旗下六款车型都卖的很不错,限制新安销量的说是产能还真没错。
现在新安汽车除了自己生产,还有一小半是南方汽车代工,反正技术都一样,没啥区别。
电池、电控、车机这几方面倒还真受限于芯片供应,现在极大半导体厂商在调整生产线升级,产量有不少影响,而且很多原料被国外断供了。
还有一个就是高端车型有点缺航天原料,随着销量的增加,原本最多的时候有用整流罩或者二级火箭、发动机残骸做车门或者引擎盖,现在都只有轮毂、车把手、方向盘之类的小东西了,实在是供不应求。
巨大的销量为新安带来了超过100亿元的利润,但两大股东都默契的没有要分成,而是先把这些钱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这个时候全国各地可还没有遍地的充电桩,为了普及电动车,南方汽车动用关系以及国家补贴,到处疯狂修充电站,顺便就把自家的快充协议普及了。
以后其他车商生产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充电桩,为了快充就必须适配新安的协议,购买专用芯片。
在主要城市和稍具规模的地区,,基本都保证了最低限度的充电桩供应,同时新安也积极推动家用充电桩安装。
这就叫培育市场,城市、高速、家庭都有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就没有那么紧迫了,愿意下场的品牌越来越多,用户也在逐渐增加,又赶上国家的大力补贴时期,一切都在稳中向好。
柠德时代和比娅迪也在开始蓄力,这两家企业的电池技术已经逐渐从野路子走向成熟,开始对新安的锂电池组合技术造成压力。
但后者也没有闲着,背靠两家巨头,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不但通过销量在刺激供应商开发新电池,自己也在不断注册申请专利,依然还是国内bs的天花板。
倒是智能驾驶系统带来些官司,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十多起交通事故,全都是驾驶员全部放手给驾驶系统,自己睡大觉引起的。
虽然陈均场地测试的时候151和161都表现完美,但现实最不缺的就是意外,系列也还没有那么强大,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毕竟新安可没说过他们支持全自动驾驶啊,理论上汽车也不支持,只不过用户多开了几个功能凑巧能自己开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