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1章 极致美学(1 / 2)

inf

12月4日,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在西发射区的发射台上,一枚奇异的火箭已经竖起,遥指向草原上的天空。

比去年看起来更老了些的米克林没有待在莫斯科的指挥中心,而是在发射台的不远处目视着即将发射的火箭。

在他的旁边还有很多设计局的成员,甚至局长鲍里索夫也来了,后者正放下望远镜,看向老神自在的米克林

“叶甫根尼,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枚可回收火箭吗?”

“至少是部分可回收。”

米克林的语气中听不出太多情绪,让人觉得可能是对其不太满意。

但鲍里索夫不这样想,安加拉2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更是世界上第一枚滑翔回收可回收火箭。

安加拉2的源于华阴条约会议召开之前,当时ra已经收到了航天局的通气,真正确定他们将马不停蹄地开展月球计划。

当时为“飓风”火箭准备的“天顶”助推器已经进行了四次单独的发射-着陆试验并取得了三次成功,于是鲍里索夫要求以此为基础尽快制造出可用的可回收火箭。

米克林最后选择使用安加拉a1火箭为芯级,搭配两枚天顶助推器的方式制造了全新的安加拉2火箭。

安加拉系列是一个火箭家族,基础型号采用36米直径箭体以及一台rd191发动机,后续的扩展就是并联不同数目的芯级当作助推器,和德尔塔iv一样属于b构型。

光杆的安加拉a1设计就能承受助推器的强大推力,所以被选为了新可回收火箭的芯级。

在捆绑上两枚天顶助推器后,安加拉2的起飞质量超过1100吨,起飞推力由芯级的rd191和助推器的rd171v一共提供1690吨推力,是不折不扣的重型火箭。

虽然“天顶”助推器无法越过大气层,但其却能在自重470吨的情况下提供720吨推力,即使滑翔套件死重也不小,也依然能让整枚火箭的运载系数达到27%,回收时的近地轨道运力达到了30吨,gt轨道发射能力95吨。

安加拉2的研制过程不长,只有助推器能够回收,但发射价格依然骤降不少。

这次发射的载荷是11颗遥感卫星,总质量62吨,第二级使用了一台rd0124发动机,,成本25亿卢布,报价74亿卢布,约合12亿美元。

而gt能力75吨的常青树质子火箭成本14亿卢布,报价是44亿卢布,约合7100万美元。

看起来运力稍强的安加拉2价格贵了太多,但一次性使用的芯级造价、也就是安加拉a1才40亿卢布,剩下的两个助推器都能重复使用20次以上。

安加拉a1的价格也是因为才研制不久,未来成本摊下来也就在25亿卢布左右,这样算下来用完助推器寿命能做到单次发射成本29亿卢布,也就是4700万美元。

这个价格即使在可回收火箭已经竞争非常激烈的现在也极有诱惑力,而且随着火箭数量的增加还能降低,乐观预计最终能做到4000万美元左右。

对外可以承接各种高轨重型卫星发射任务,对内而言露西亚也可以放心用,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发射费用。

就比如预计打算用安加拉a5才能发射的国际空间站旋转重力舱,用安加拉2也同样可以发射,但发射成本却能降低一半以上。

未来米克林还计划在其基础上发展一种更小运力的火箭,直接在“天顶”助推器的上方加装二级,运力在10吨以下,发射成本低于3500万美元,只不过需要解决的姿态问题对计算机控制要求很高,开发难度反而比捆绑的安加拉2更大。

鲍里索夫对这样务实的方案极度满意,反正联邦现在也没什么太大的发射任务,巨型火箭“飓风”开发现在又陷入了停滞。

停滞的原因还是所需的rd0120发动机,高性能氢氧机复产极其困难,随时都有延期的可能。

而且除了极其昂贵但可以分摊的月球任务,露西亚根本用不起“飓风”,小一些的火箭反而能节省很多钱。

“叶甫根尼,我的伟大设计师,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们马上就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可回收火箭的国家了。”

他尝试宽慰米克林,但老人只是惆怅地嘟哝

“我们才刚刚起步,可有人却已经要把巡洋舰发射上太空。”

米克林说的当然是长征十八号(新远四)火箭,最近媒体已经拍到了正在被竖起的总装箱以及等待吊装的九章号飞船,预示着其已经发射在即。

超过15000吨的发射质量放在军舰上已经算得上巡洋舰一级,外媒给其取了一個很贴切的外号“沧龙”。

长征十八号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全世界航天人的神经,几乎是将常规燃料火箭做到了极致,每一项数据拎出来都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