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县城南大门外,孔子的第六十七代孙,今年二十八岁的孔胤植,率领一众贞字辈和尚字辈的伯叔祖父们、伯叔们,雁阵排开站立,恭迎皇长子朱由校的车驾。
自大明帝国肇立时起,孔府的衍圣公就受赐一品文官官服,麟袍玉带。
但今日,即使孔胤植已被孔府大部分长辈视作下一任衍圣公的袭爵者,由于住在北京城的孔尚贤还没咽气,孔胤植就不能披上衍圣公的冠戴,而是与孔家其他几房地位尊贵的嫡出男性一样,穿着名不符实的国子监礼服,或者翰林院五经博士长袍。
礼部早已有录事之类的低级官员来打过前站,孔胤植大约知晓了陪同皇长子的队伍里,自己应该好生照面的实权人物,可不仅仅是礼部的汪主事,或者太监曹化淳。
所以,孔胤植见到身着讲官红袍的郑海珠果然是个妇人时,十分干脆地打了个拱,表露出虔敬之态。
对方再是不过区区六品敕命的女子,毕竟已算得朱家父子的近臣,自己还没戴上新任衍圣公的帽子呢,万不可摆架子拿乔。
甚至见到镇国将军朱以派时,孔胤植也没觉得诧异。
鲁府、孔府毗邻,多年来有联姻关系,彼此常在各种年节时走动,孔胤植认得朱以派这个同龄人。
鲁府最有可能袭位下一任藩王的男性成员,亲自陪来,可见朱由校将被封为太子,已经铁板钉钉。
如此,当车驾进城后,三位年轻的皇位、王位和爵位的继承者,共聚在挂着“圣府”二字的孔家门楣前时,孔胤植通身,燃烧着蓬勃的血脉骄傲。
多谢那位生活在久远年代的孔圣人,也多谢老天爷给了他投胎的运气,他才能平视大明的储君和未来亲王。
接受天下读书人的拥护与崇拜,终究不及与帝国的顶层权力交谊应酬,更令人有一览众山小的洋洋欢喜。
但就在这时候,孔胤植听到那位红袍子的郑氏,对驻足仰观“圣府”二字的朱由校道:“殿下,这是严阁老所写的门匾。”
“哪位严阁老?”朱由校直剌剌地问。
他与明世宗已经隔了三代,又是去岁才开始进文华殿听讲经义国事,对嘉靖时权倾一时、又被削官抄家的奸臣严嵩,并不熟稔。
郑海珠道:“就是名讳严嵩的严阁老,与其子、有小阁老之称的严世藩,把持国库、贪墨无度、勾连边臣、杖杀忠良。所幸嘉靖爷圣明,终辨其奸,未轻饶之。”
她这几句话说完,周遭刹那安静。
却又不乏四面投过来的震惊目光。
礼部主事汪嵩的脑袋“嗡”地一声。
这妇人失心疯了吧!
她,她不是流连御前和官场挺久了么,会不知轻重分寸?
这次出来,她应是为了将自己刚被东林撸掉的面子,重新捡回来,怎么会在如此冠冕堂皇的场合,忽然说这些?
孔胤植和孔府的一众耆老,也万没想到皇长子这所谓的女师傅,竟出此言。
“圣府”二字,的确乃严嵩所题,且严嵩的孙女,也是嫁到孔府的。
严嵩倒台后,孔府专门讨论过要不要把匾额换一个,终究觉得此举有些跟风自保、落井下石的着相腔调,恐又被士林里那些脾气古怪的刺头们嚼舌头,遂仍在孔府正门上留着这个烫手山芋似的匾额。
其后,无论平时还是大祭,礼部和地方的官员,或者兖州的大儒们,从严嵩的手书下走过,都心照不宣地避开这个话题。
年深日久,皇帝更迭,多少前朝旧事隐入尘埃,这块匾额似乎也没那么刺眼了。
孰料,读书人忽视它了,今日一个连阉官太监都不是的妇人,在皇长子跟前拿它出来编排。
却见皇长子也有些懵然的模样,侧头看着自己的老师道:“如此说来,严阁老是奸臣?”
郑海珠道:“臣道有亏,书艺卓绝,人坐罪,字无辜。衍圣公府留着此匾,恰是将孔孟之道发扬光大。”
此语一出,画风骤变,怎么听起来又是在夸孔府?
孔胤植等人虽不知,“发扬光大”四个字,对上的是自家祖宗说过的哪一番教诲,但立时咂摸着,眼前这妇人似乎并不是来搅局的,多半只是喜好表现,那就赶紧给她一顶高帽子,让她闭嘴。
孔胤植忙接过话茬,捻来一句不管凑不凑得上的孔门中语,朗声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文华殿的师傅果然于孔孟精义研习颇深,颇深。”
朱由校看看郑海珠,见她冲孔胤植浅浅俯身,没有继续话题的意思,便也举步向前。
迈过孔府门槛的时候,年轻皇子方才进城时的厌弃感,变作了看好戏的兴奋。
曹伴伴说,郑师傅要给孔府一点颜色瞧瞧,朱由校觉着,后头一定还憋着大招。郑师傅不告诉他,大约只是还没到时候。他相信郑师傅的安排。
礼部主事汪嵩,瞄一眼满脸假笑的曹化淳,和仿佛什么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