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了,她带着姜铭书直接回了座位,不多理会和自己观点不一的人。
二人坐下观看开幕式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来到这个世界后姜铭书几乎没时间看电影,如今既然已经踏入了这个领域,自然要多欣赏、多学习。
斯尼芬电影节比起另外两大电影节更加喜欢沉重的社会议题,开幕片《红丝绒》就讲的是一个穷人无罪却被关进监狱在里面成为资本的免费劳工的故事,用来讽刺某国生产资料私人化产生的乱象以及底层人群被无底线剥削的现状。
影片剧情就已经足够压抑了,而导演的对画面的选取和处理则让整部电影始终萦绕着一股无法掌控的无力感和睁眼等死的绝望感。
姜铭书一边观看一边赞叹,偶尔和身边经验丰富的女导演交流一下感受,请教一些问题,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有参赛电影放映,他也没有待在酒店里虚度光阴,成天待在放映厅里。
在这期间姜铭书也顺利看到了《谁见他死去》的成片。
整部作品的氛围和前几天观
看的《红丝绒》一样,都比较压抑。
彭导很擅长使用留白的镜头语言来营造那种让人产生不好的猜想但又无法确认的感觉,就是不断地给观众制造隐隐的忧虑。
全片的情绪都偏内敛,可以说要演出层次和变化十分考验演员的演技。这么看来傅恩与肖文浩的两次冲突可以算里边情感最外显的几处了。
在大屏幕上见到自己的表演不得不说是一次很神奇的体验。观影时姜铭书甚至有些怀疑屏幕里的人究竟是不是自己,那完全陌生的模样让他即使知道是表演依然有些恍惚。
而在姜铭书认真地汲取养分的时候,郝有递上去的新闻稿件则是被报社的总监驳回并且一顿狂批。
“你这种做法是在砸我们报纸的招牌你知道吗!”总监面带愠色,“我们报纸不是什么不入流的报纸!没有事实依据之前不要胡乱猜测甚至写成新闻!郝有我知道你是小报社出身,我也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只是你撰写新闻稿件的思维确实要好好调整。”
被骂得狗血淋头的郝有灰溜溜地离开办公室。
他拿着自己一回报社就激动地写出来的稿件,心有不甘。
坐在电脑前,郝有又检查了一遍文章,觉得是证据放得不够有迷惑性,以至于无法让总监信服——总监的话说得倒是漂亮,但谁不知道《影坛》就是靠写一些似是而非的“内部人士消息”发家的?现在搁这跟他讲真实性,不要太好笑。
他偏偏就是一个脾气死犟的人,一定要编出足够充足的理由说服总监。
只要能发表,他这个新闻创意绝对能爆!
郝有想着,决定从“似水流年”和彭曼青之前的相遇入手。
“嗯……主题曲邀约……一起吃饭……被抓拍……很顺啊。”
面对屏幕上这张“似水流年”的模糊半脸照,他忽然陷入沉思。
和大部分吃瓜群众一样,郝有先前吃瓜时也根本没认真记“似水流年”的脸,只是随便一扫,产生“噢,原来好像是个帅哥”的想法后转头就忘了。
但现在仔细看看这眉眼似乎有些面熟。
郝有一个激灵。
他赶紧翻出先前拍的红毯照片,然后挑出其中角度和那张偷拍照有些相近的图,用自己超高的PS技术将图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也调到近似水平。
手都在颤抖。他将两张照片叠在一起,并把上面一张图的透明度拉低。
“啊?重合了?”
郝有的心脏砰砰地跳。
妈呀!这次真蹭了个大的!
想不到自己为了搞噱头产生的想法竟然误打误撞就是真相!
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于是试图在星博上搜集信息,发现有一个id叫“今天也是苦逼打工人”的星博号曾经发过“似水流年”的照片,看样子在剧组的后台。
更关键的是,这底下的评论除了舔颜,也有零星的几条评论在说这小哥哥和流年有点像——不出意料被一些人以“这都要蹭?”“流年没露过脸吧?”“帅哥就不能像自己吗?”等言论怼了回去。
不过这些清醒的发言让郝有信心激增。
他几乎要迫不及待将证据甩在总监的脸上欣赏他两极反转的变脸啦!
干劲满满,他立马开始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