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9 章 停顿(1 / 2)

另一边,拒绝了谢长宇邀请的姜铭书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乔宛和姜建均对儿子第一部大银幕上的作品非常关注,兴高采烈地拉上他上影院去了。

既然躲不过,那只能学会接受。

事实上姜铭书本来就打算再看一遍,不过是一个人看。

斯尼芬上第一次观看《谁见他死去》时,他虽然对自己的表现有些在意,但主要目的还是欣赏成片。而现在,以拍摄和观影经验更丰富的视角重新审视一遍处女作,他一边观察一边在心里默默记下不足和改进之处。

不断地复盘,不断地提升。

对内的自省一直被他视为进步的桥梁。

这个春节假期还是相当空闲的。

本来现代社会的亲戚关系就越来越淡薄了,以前有老一辈作为交点才勉强维系着一年见一两次面的状态,自从老一辈的人离开后,小辈们便更不太爱来往了。

因此他们家也不需要到处跑、拜年,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待在家中、聊点家常。

倒是难得的日常。

等乔宛和姜建均重新开始上班了,姜铭书给自己留出时间,一个人静静思考下一张专辑的各项事宜。

当初跟靳培英交流时只粗略提起过下张专辑的一些设想,那时他有的,仅仅是个确定了大体方向却没有想好具体应该如何呈现的想法,而在这几天不断的思索中这个想法的细节逐渐得到了深化。

秋禾的经历和她说的话给姜铭书带来了触动,也提醒了他一些事。

……他认为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这是姜铭书第三张专辑概念生发的起点。

他打算将这张专辑命名为《辰光里》。希望每一位听过它的人能透过生活的阴霾、瞥见明媚的辰光,意识到纵使乌云密布,日光终会从叶隙坠落。

——但是无法预测的困难却不期而至。

他当然清楚,如果只是空洞地喊着励志口号而没有情感的倾注,歌曲是无法打动人的,更无法传递力量,有时候还会演变成糟糕的“说教式”歌曲,惹人反感。

然而,这几天他尝试着写了一些旋律,或许是因为目的性太强,又或许是秋禾的离开令他兴致缺缺,没有成果能让他觉得满意,或多或少都掉进了上述的误区,不够自然。

曾经由情感驱动自然而然所得的音符,对于如今怀揣着莫名急躁压抑心态的姜铭书,竟如流水那般难以捕捉、穿掌而过。

向来被粉丝调侃“他没有瓶颈期吗”的“似水流年”,这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无力。

一连数天,不仅没有产出输出,就连输入的效率都因焦虑而下降。

从想法诞生到春节假期过去,从一月到二月,《辰光里》仍然只有孤零零的一首《冬花》。

仿佛《冬花》的诞生就已经倾尽创作者所有积极与乐观一样。

这种凝滞了的创作进度,这种灵感枯竭的经历,是姜铭书先前从未有过

的,因此难免会感到痛苦。

有的时候,面对一片空白的简谱,他都没有勇气写下一个音符,生怕作出来的是证实了自身困境、令人失望透顶的废稿。

于是他花整天整天的时间练琴、练声乐,希望忙于其他事情时能忘记创作上的艰难,也希望哪一天状态能不声不响地回归。

不是没有人注意到姜铭书的挣扎,但事关创作,外人并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

乔宛和姜建均只会建议儿子好好休息,安慰他灵感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不急于一时;而公司的人则只会对着他的废稿疑惑道:“这难道不够好吗?我觉得很不错啊。”然后劝他放低标准,别内耗自己。

也许他们的建议都很正确,不过这并不适用于对自身要求极高的姜铭书。

他不允许自己辜负粉丝们的期待。

那些曾经习惯了的失望神情,他也不愿再见到。

坐在琴凳上,少年将手虚置于黑白琴键,心中的烦躁令人不受其扰。深呼吸,他尽量将注意力放到钢琴上。

今天练习的是这个世界的经典钢琴曲目,《林中漫步》,一支唯美的曲子。

不同于前几日他偏爱的技巧性练习曲,《林中漫步》更重氛围与意境,弹得好不好主要看演奏者对曲子情感的转化与表达。

短暂的沉寂后,钢琴清澈、舒缓、平和的旋律响起。

能够听出来弹琴之人刚开始并没有完全投入到演奏中,音乐中少了几分原曲的轻柔,多了几分不必要的厚重,偶然还弹错一个音,以上种种像是从侧面表现了主人的心境。

姜铭书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眉。

静心。凝神。投入。

他对自己说。

大概得益于《林中漫步》的宁静安逸,他的心虽然仍难以完全平静下来,但心上纷纷扰扰的杂念少了大半,这使得他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