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研究院奔波。
不过因为现在分工还不算特别细,所以她更多时候还在北城这边的研究院。
最近院里有了新项目,是关于重型战机的,不单一作战,而是在不管对空还是对地,甚至是对海都要有绝对的优势。
这个项目最后由北城研究院接下,由院里的陈老作为总设计师,方知意作为顾问。
张丘对这一次的项目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所以立项后这是研究院最重要的项目。
院里的人任由陈老和方知意挑选,不仅如此所有的计划都给这个项目让路,所有的经费也都紧着这个项目来。
张院长如此重视陈老和方知意反而不轻松,因为这个项目的规划是要成为未来空军的支柱。
陈老当年在M国留学,五十年代由咱们外交领导亲自接回来,然后一直就扎根在北院做新型战机研究。
这些年独立或参与不下十个机型的研究,所以这一次接下这个项目后他没急着动手,而是同方知意一起把外国近两年的所有机型和我们需求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
陈老知道方知意在新型材料上几年前就做了深入的研究,现在在新型材料上他觉得应该是领先世界水平的。
所以这一次讨论的重点就是对雷达和武器。
陈老先把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同方知意说了,然后才又很谦卑的问,“小方同志觉得这样的改进可行性高吗?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想法?”
这个方面方知意当然是有的,而且当时北京研究院那边的何老许老的研究正好可以用的上,当然她自己还决定在智能系统这方面做更深的改进。
这样战机就能执行更多样性更复杂的任务,不仅能做到攻防兼备还可以更好的配合舰载战机。
方知意说起工作总是带着自信的光,陈老听得连连点头,难怪以前就常听说这个小同志厉害,没想到简单的讨论就能快速分析并列出所有的信息,仿佛那脑子不是人脑是高速运转的计算机。
陈老还没遇见过这么厉害的同志,虽然自己年长方知意许多,可这会儿可不会靠着年纪充老大,甚至开始拿出纸笔细细记住方知意的分析,遇到存疑的立刻就不耻下问。
方知意也很喜欢和陈老讨论,别看陈老不年轻了,那脑瓜子转的比年轻人还快,难怪这一次张院长要请他出马。
两个年龄差两辈儿的人以为共同的目标竟然完全没了代沟,甚至陈老觉得年轻同志带给他很多惊喜。
接下来为了研制设计顺利推进,陈老又组织项目所有人进行了一周的各种探讨。
最后定下最终方案,他便把家都搬到院里,吃住在研究院开始接下来的研究。
因为方知意不是总设计所以就没那么忙,但是也不轻松,陈老负责设计,她则需要把何老他们的研究顺利运用到这新战机上。
陈老出了简易图先与方知意做了分享,“小方同志要运用新型系统,那我这个设计打算……”
“这个设计不错,可既然要整合,我觉得还应该整合地形跟踪雷达的功能,那样战机就可以不带低空导航吊舱可以直接对地海进行多用途打击任务。”
这话让陈老眼神一亮,他就知道随时同小方同志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她真是每一句都带给自己惊喜。
陈老也没耽误,听了方知意的话就立刻提笔开始进行细节图勾画。
张丘一开始还担心两人初次合作配合不好,没想到自己的担心完全多余,看来老陈当初说的对,方小同志就向是投入一颗石子,而他们则是一池的水,不管方小同志投入哪里都会掀起涟漪。
简而言之就是这个方小同志好像就是上天特意赐给他们的一颗领航明珠,在科研这条路上给大家都起到了领路的作用。
若没有她,可能国内的科研技术现如今依旧要落后那些强国二三十年。
正是因为有她,现如今短短十年就追上了几十年的路。
因为有前面提前的研究,这一次项目要求虽然高,可设计的路并不算艰辛。
而且在方知意的提议下陈老第一次采用边设计边投产的方法,这样可以加快研制速度,可承担的责任也是巨大的,因为承制出来的零件最后到底能不能用上就很考验设计者的本事。
通俗来说就是陈老的设计不能出任何差错,要保证没一个步骤都得通过试验这一关。
这样的严苛的条件,也就陈老敢接下来,不过方知意也一直跟进。
在半年之后总装厂那边已经出第一个零件,而且非常完美的通过了装配要求,总装这边也有了信心,同研究院这边一直保持相同步调。
不知不觉中甜甜已经要上小学了,入学这天方知意特意抽了一天时间打算亲自送女儿上一年级。
成为一年级学生的第一天甜甜别提有多开心了,她觉得自己成了大孩子,所以开学第一天她没有让奶奶喊,自己就起床了,甚至还自己去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