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力量。
刘海也并没有要求车间制造多少成品发动机出来。
说白了,车间这一段时间就是让工人练技术。
其实刘海知道,现在咱们自己也有数控机床。
一九五八年就制造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机床。
当然后面受限于某些原因,在这方面发展就很缓慢。
而且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以及后面大量的投入,主要是因为没钱。
当然就现在国内的数控机床技术并没有刘海掌握的多,毕竟刘海这个是经过很多年发展,已经有一套它自己的标准化。
数控机床标准化,刘海这边准备搞起来,只要有开头,然后大家从这件事情当中获益,那么就会不断的投入。
当数控机床能够带来更多的制造加工能力。
能够大大缩短一些精加工零部件的加工时间,相信国家会在这方面做很大的投入。
刘海在京都忙着设计直升机图纸的时候,科幻小说也开始在全球售卖。
因为采用了新的笔名,所以经销商那边就更换了营销策略。
主要就是先请一些科幻作家来研读这一本小说,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刘海写的这本科幻小说,准确的说是硬派科幻小说。
作家们研读之后就开始评价这本小说,首先就是小说里面展现的卫星电话通讯模式。
刘海在小说里面展现了一种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接收卫星电话的通讯模式,并且是用一种高科技腕表。
这种高科技腕表里面有一个智能系统,能够充当秘书给主人制定行程。
腕表可以叫外卖,可以订酒店,可以叫出租车,不过小说里面展现的是无人智能出租车。
腕表还是一个虚拟投影发射器,可以用腕表投射出虚拟影像,看电影,看电视,看演唱会,还可以与家人视频通话。
单纯就这一点就让不少人参与了大讨论。
就由通信方面的专家提出,卫星通话的价格太昂贵,这根本不现实。
还有的认为人工智能系统对人类有威胁。
至于说小说里面展现出来的太空电梯,其实有人已经提出这个设想。
不过刘海提出的太空电梯就是一个磁力通道。
这里面就采用了磁悬浮,这个其实也早被人提出来。
所以刘海这个小说就夹杂着正儿八经的物理研究成果。
当然更多的人看到了什么星球防御系统,激光武器,还有微波武器,微波武器就是可以隔绝一定距离,对物体凭空加热。
微波炉在一九四五年就被人制造出来,然后在一九四七年就开始大规模运用。
刘海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让我们不同的信以为真。
微波武器在刘海穿越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最远发射距离也就几十米距离,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大家可以想象微波武器就是战斗机的雷达照射,这玩意儿需要的功率太大,根本不适合做便携武器。
所以微波武器小型化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准确的说,这玩意儿还没有一把手枪来的利索。
至于在月球上布置导弹基地,这其实更有点扯犊子。
在刘海穿越的时候都很难做到,一方面是登月的代价太大,第二从月球上发射导弹,然后到地球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更容易被发现,而且更容易被拦截。
第三就是维护方面,在月球上面维护的话,成本太高。
但是现在两位超级老大哥正在进行太空竞赛,所以刘海提出来的这些东西看起来还是蛮正常的。
科幻小说在众多科幻作家的讨论下,也开始大卖。
这些大讨论还登上了电视报纸,还请一些物理专家来讨论小说里面的高科技东西。
要论到炒作这一方面,没有人是经销商的对手,经销商们作为贵族,早就知道怎么样带动民间的时尚。
同时经销商们又获得了刘海的授权,要把科幻小说拍成电影。
经销商们当然不会说立即就拍电影,要等书畅销之后,借着这一股热度来拍电影。
经销商们对于刘海小说当中的插图,又爱又恨,因为插图里面表现出来的高科技装备,要是用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没有这么好。
魔幻小说经销商们为什么不拍电影?因为没有导演敢保证拍出来的效果,有小说里面插图那么好。
但是小说里面有插图,更加让读者能够想象书中描绘的东西以及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这也是这两本书销量高的一个原因,因为很多普通人很难想象兽人的具体事什么样子。
刘海签署的授权协议,还是只是按照票房收益,绝对不要给西方的电影公司讲利润,就讲整个票房的百分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