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层面上。只是面对纷乱动荡的时局,他内心生出许多的迷惘和困惑:金山如果真有,为什么洋人、洋船,会来我们这里?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而到了《男儿当自强》这部,就不再仅仅是惩恶扬善了,黄飞鸿已经参与到反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中去——孙文陆皓东领导的未遂的粤州起义,并对西方先进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医术和教育,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仍然只是配角或者是见证者。
第一部里面是通过社会底层人士的面貌来展现晚清的粤东的社会,而第二部又进一步和历史结合。
白莲教出现在这部里面,而且占据了不小的戏份。
有人说第二部的《黄飞鸿》真正的精彩其实是在功夫之外的,李易也这么认为,从剧本上来说,其实他也更喜欢第二部,但是第一部却也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因为第一部是黄飞鸿刚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还在迷茫之中,而第二部,他开始参与到一些历史的事件当中,可是此时此刻的他,虽然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却依然还是看不破。
一直到第三部,黄飞鸿才真正的可以说完全觉醒,成就真正的一代侠义宗师。
而转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西装,第一部里十三姨给黄飞鸿做西装;第二部里黄飞鸿给十三姨换唐装,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转变。
电影的拍摄其实依然并没有那么的顺利,比起第一部来,第二部其实角色更多,剧情也更加复杂一些,出场的人物也更多,单单白莲教的戏,九宫真人,白莲教圣女等等,以及关键的吴军饰演的纳兰元述,都有不少戏份。
而且更多的还是打斗戏,比起第一部来,第二部的打斗戏更加精彩。
但是拍摄起来难度也更大,因为涉及到的风格也越发地不同。
时光荏苒,《黄飞鸿》三部曲的后两部曲,在艰难地推进着。
虽然有了第一部的经验,拍起来正常来说要顺畅不少,但是实际上,剧组也在拍摄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受伤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样,电影还是在推进着进度条。
这也让李易越发地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功夫片,武侠片,打斗风格一直在变,变得越发地飘忽起来,占比也越来越少,就因为,这类的戏,真的不好拍。
就算导演愿意拍,可是演员也未必愿意演,毕竟,明星演员们,能当的上主角的,哪个不是身家亿万金贵的很,又有几个愿意冒着可能受伤的风险去拍这样的戏?
其他的轻松的戏拍了照样能红,能赚钱,为什么要去受这份苦?
为什么习武的人越来越少?
为什么传统的一些技艺断层越来越严重?
同样的也是因为如此,过去的梨园的角儿,哪一个不是打小培养,哪里像现在都是批量生产的。
言归正传。
对于纳兰元述这个角色,吴军其实挺茫然的。
这不,他又来找李易聊角色的事情。
“怎么还搞不明白?”李易笑着问道。
“是啊,头都快想炸了,就是还是有点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角色。”吴军苦笑着道。
“你说说,你都是怎么理解的?”李易笑着问道。
“首先我知道他在电影里面是一个悲情人物,但是我有些不理解他的想法,在我看来衙门墙上的‘忠勇刚毅’这四个字形容纳兰元述是最适合不过的,虽然论武功可能纳兰元述比黄飞鸿差一点点,但论思维深度,纳兰元述比黄飞鸿高很多,黄飞鸿虽然是主角,但他只是历史中的过客,他武功好顶多只能是一个武将,我看过剧本,黄飞鸿三部曲之中,黄飞鸿始终都没搞清楚什么事革命,他就像一个旧时代到新时代的历史过客,他代表的是华国的普通百姓…
是下场决战前,纳兰元述是拿着火枪出场的,证明他也是维新派,他不但懂外语了解外国新事物,更会懂得洋为中用,如果没有纳兰这姓身份已定,纳兰元述这人物就不会那么悲情了…
我想他应该是忠诚于清廷的,但是他又杀了鹰国领事参赞,这又好像有点 你说纳兰元述,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演员想要演一个角色,通常有三种层次。
第一种也是最浅显的一种,那就是根据剧本走,每一场他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情绪,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不需要多想,也不需要去明白角色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种是了解角色的背景,代入到角色之中去演,每一场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随着剧情发展的。
第三种却是不止要了解角色的背景设定,同时也要知道他的成长经历,把这个人“真实化”,理解他的想法,思想,他会在遇到什么样的事情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决断。
显然吴军在追求的是最后一种。
所以他才会纠结,因为他有些不明白,纳兰元述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