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天下英才,何故分男女
几经思量,秦瑶光将谢如谨请到御书房,赦免他无罪。
用的是当初谢如谨救过她的恩情,而非因为给青柏那颗丹药欠下的人情。
救过皇帝陛下的命,当然值得网开一面。
法治社会,这当然行不通。
但这是在大景,是皇帝一言九鼎的帝国。
有了这个正大光明的理由,既能彰显皇家念着旧情,又能当做放过谢家的理由。
接下来,一如秦瑶光所答应谢如谨的,谢家无辜之人一律赦免,由谢如谨带领他们还乡,三代内不得科举。
家产充公,谢殊及主要从犯,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其余犯人,根据罪行轻重量刑,从徙三千里充军流放到杖刑、鞭刑。
谢家的判决一出来,各大世家纷纷松了口气。
新帝只诛首恶,等于率先表态,她并没有要跟他们世家死磕到底的意思。
毕竟,谢家和汝阳王联手害了先帝性命,他们的手上也不干净。
最干净的,也是知情不报。
更何况,还有后来他们出钱出力,离间长公主和郡王爷感情之事?
新帝不再追究,世家立刻就有所表示。
于是乎,秦瑶光的御案上涌来一批世家所上的奏折,无非就是歌功颂德的套话,关键在于随着奏折附上的礼单,恭贺新皇登基。
百年世家,势力盘根错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有了世家拥护,秦瑶光的帝位才算真正坐稳。
汝阳王和谢家处置完毕,就去掉两件大事。
剩下的,秦瑶光就集中精力关注大司马的行踪。
大司马出京后,一路顺畅。
两边的军队都距离京城不远,都得到了消息。
一方士气如虹、一方军心涣散。
很快,大司马就和从河西返回的军队汇合,率领他们前往汝阳,收复失地。
乱军望风而逃。
奉秦瑶光的令,抓住的俘虏就地行?黥刑?,流配至河西,充作军队苦役。
河西正是需要大量人手的时候,这些人不是有精力作乱吗?
都去河西吧!
谷雨带着秦瑶光在居延城收下的侍女们回到京城,雪莲将她们接进宫中。
“陛下!”
谷雨神情激动,大礼叩拜。
她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晚回来了一些时日,殿下竟然摇身一变,成了陛下。
而她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陛下身边的女官。
是的,秦瑶光登基后,将邓嬷嬷和贴身侍女全都封做女官。
她是女帝,女官制度,那就从宫廷中开始。
女官、女医、女学,之前一直就有,只是规模不大。
她大力提拔了一批女性优秀人才,给这个朝代的女人们,多一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
处理政务,秦瑶光一日比一日更得心应手。
除了日常公务外,她一头埋进先帝留下的卷宗里。
改三公九卿制为三省六部制,不只是先帝的遗愿,还是历史洪流的大势所趋。
就像举荐制最后被科举制慢慢所替代一样。
另一件她自己想做的大事,是把女性纳入科举资格。
天下英才,何故分男女?!
她一直相信一个道理:坏人不分男女老幼,好人也是、有能力的人亦然。
人多了,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知人善任。
但至少通过科举,能筛选出这个时代需要的人才。
人才、或者庸才,和性别毫无关系。
秦瑶光并没有天真的认为,只要女子能参加科举,就能一举改变女性被剥削压榨的地位。
但多了这条路,就会有优秀的女子从层层桎梏中脱颖而出。
要不然,民间如何会有代父从军花木兰的事迹流传?戏文里为何会唱女驸马?
她要做的,就是让她们不必冒名顶替,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
第一个参加科举的女子,定然会被视作离经叛道的异类,顶住重重压力。
但没关系,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当男女同朝为官成为常态,女子有了属于自己的收入,就不用依附男人而活。
曾经坚固不移的父权、夫权,慢慢就会被渗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一个家里,谁荷包里有银子,谁就能把腰板挺得直。
秦瑶光不求男女平等,她只想要和之前种种措施一样,埋下一粒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哪怕她这辈子都看不见结果,也没关系。
但是,施政切忌急躁,往往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