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尔格被阵斩的当天城内外的双方并没有再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厮杀。
只是最多不过几十人人的骑兵在试探着互相交锋,骑兵在野外纵横往来,马蹄声震荡回响。
双方都在休整,城内一片繁忙,被救入城中的百姓被集中安置。
邱合等投降文官在江安的命令下给这些人提供伙食,衣服等物资。
百姓自然是感激涕零,纷纷高呼江大人万岁!
邱合等人也是习惯了,就当做没听见。
而张知言也敏锐地从百姓的欢呼中听出些不对劲,为何每次百姓都会高呼万岁呢?
按理说,人人都知道这是大不敬,北京城里的陛下还活着呢!
大家心里明清,但总该不能直接说出来,但百姓就直接说出来了!
若是里面没有刻意引导的话,张知言是不相信的。
看来这其中,怕是也有江大人的意思吧?
张知言心中如此想,却是不会开口说出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获救进城的百姓有两万多人,这也是不小的人力资源,农业社会比的就是谁人多,谁人多谁力量就更大。
这些人里面可也有不少的人才,江安命人对他们进行挑选分配。
把能识字的挑出来,工匠挑出来,识字的编入军中作文书,工匠则编入后勤营。
剩下的人则看他们掌握的技能,会养马的让他们去军中养马,会刺绣女工的就让去做旗帜以及士兵的军服。
总之,这几万人很快被消化完,各自分配了岗位,每人每天都给粮食。
就连那些有着伤残疾病,年迈体衰的以至于没有劳动能力的百姓,江安也一并养着,不过伙食待遇就要比其他人差的多了。
江安这对待百姓的政策,无论是与明廷,还是与李自成等农民军比起来,都要好上数倍了。
毕竟他们没有外挂,必须把粮食紧着给有用的人吃,而江安有外挂!
无限的粮食!这对农业社会是几乎降维打击!
江安系统所提供的食物,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食物多么美味,而是无限!
这才是最重要的!
无限意味着江安可以养活更多更多的人口,人口就意味着实力。
这也是江安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解救百姓的原因之一。
救人亦是救己。
————————
而城外的建奴在阿巴泰整合了全军思想后,基本跟诸将达成了共识,不再强攻城池。
先用火炮轰击城墙,如果火炮把城墙轰塌了,或者是对面明军露出了破绽,就要全军齐心去打,不得畏缩不前。
虽然这几日接连被明军打败,但也多是溃败,因为建奴都是骑兵,机动速度快,所以实际的死亡人数却没有那么多。
总计的伤亡人数在三千到四千。
封建时期的军队没有多高的战斗意志,一支部队要是伤亡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就很容易溃败。
要是斩将就更容易崩溃。
军队的战斗力不只是靠人数来衡量,更要看组织度。
在这一点上,建奴是比不过江安手下的军队的。
建奴为了之后炮轰高密城头,也做了一些准备。
孔先顺在高密城外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开始建造防御工事。
为的是尽可能挡住城头上明军的反击。
之前跟明军对轰,因为没有防护,而对面的明军有城墙作掩护。
他们打出去的炮弹除了在城墙上打掉几块砖头,压制一下城头上的火炮就没别的作用了。
而对面的明军反击却好巧不巧打坏了他两门炮,还打死了好几个人。
被打坏的炮正在加紧维修,工匠也都是孔先顺营中的,随着他这一营一起行动。
除了火炮的准备,建奴军中还在重新编组士卒,那些溃散的士兵被重新组织起来。
图尔格是死了,但他手下的那些兵马还在,为了方便控制这些部队,阿巴泰让自己亲卫队的队长去接收部分人马的指挥。
剩下的一部分兵马则由阿萨哈暂时领着。
这一日双方都已经打了一场仗,一直到天黑都再没有大规模冲突。
天黑了下来,双方的营地中都亮起了灯火。
不过灯火的密集程度却天差地别,建奴营地中只有重要的营寨亮着光,以及在外围布置的警哨亮着点点微光外,其他地方都是暗着的。
汉军与蒙古人待的营区一片黑,只有巡逻的哨兵提着灯笼在营区里转悠时,才能看见点光亮。
而对面的明军营地城内城外都灯火通明,鼓噪喧哗之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建奴营地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对面的明军肯定是为了庆祝今天胜了一场,所以在大肆庆祝。
一想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