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不应该的。
可现在的情况是自己想过去,她却不希望自己过去,怕没有时间来陪伴,当然就得尊重她的想法。
在京城,严鑫时不时的也会去食语在这边的分公司,指导一下工作,了解一下现在的发展情况。
总的来看,现在的发展还是挺不错的。
和竞争对手达成协议之后,没有搞价格战了,甚至在国庆长假后双方还协商过,把服务费用提高那么一丢丢。
——提价这件事情倒是有充足的理由,因为他们一开始搞优惠,打出来的都是原价多少优惠多少的口号,现在只不过是把优惠幅度给缩小一点,不能视为提价。
如果竞争对手不同意,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提高价格,那等于是自杀。
可竞争对手也撑不住这样烧钱,很爽快的答应了他们的提议,双方一起提高服务价格,而且提高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幅度并不大,对于消费者来说,影响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这两家公司来说,那就关系到是亏损还是盈利。
提高了服务价格之后,京城这边的市场居然有了盈利。
不再是每送出一单就要赔一单的钱,竟然还能赚到一点点。
虽然确实只有那么一点点的盈利,但是这对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哪怕没有盈利,只要不亏损了,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老是那样烧钱,真的经不住烧。
现在在开拓新的市场,每开拓一个新的市场,都意味着要烧大堆的钱。
没有钱是没有办法培养出那个市场的。
一个健康的结构,就应该是开发成熟的市场带来利润,然后贴不到新的市场上去。
要是开发成熟的市场也在亏钱,那必将维持不下去。
在提高单价之后,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最早开发的市场都已经开始盈利了,他们在扩展新的服务区域时,已经不需要总部拨款下来,自己就能够搞定。
京城这边,还做不到这一步,要提高覆盖区域,还是得总部拨款。
但是,原有的市场已经开始盈利了,而不是继续贴补钱,那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哪怕一个月的盈利才几万块钱。
至少不用继续放血了。
严鑫了解到这个事情,比较满意。
但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边的业务其实比长三角的业务开展得还要早一些,但现在长三角那边已经不需要总部的拨款就可以自己开拓新的服务区了,而这边还没有形成那样的能力。
那就是做得还不够。
他把那边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分享了出来,还提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他们能够改进。
能优化的优化,能节省的节省,这样成本才能够降下来。
降下来的成本,就是他们的利润。
公司想要进一步的扩张,想要获得更多更大的投资,那就需要让投资者看到他们的盈利能力。
一直亏损,可没有多少投资方愿意投资。
上一次贷款那么多,着实让食语公司阔气了一把,趁着那股东风一口气开拓了好多新的市场。
现在才过去两三个月的时间,钱就花掉了一半。
接下来想要继续发展,要不就得贷款,要不就得继续融资。
他们现在业务覆盖的城市有一两百座,看上去是一个很大的版图了,有着几亿人口。
但实际上,大多数城市只是有了一个业务点而已。
哪怕是最先开始的羊城,也没有做到把业务覆盖到整个城市区域。
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钱来做到这一点。
如果不是有竞争对手的加入,要抢占地盘,他们原来的计划是先将几个超一线城市的业务做到全覆盖,然后再去做那些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一个一个的开发市场。
竞争对手的存在,加快了他们的扩展步伐,他们必须要在每一个城市和竞争对手展开肉搏战,不能把那个市场白白的让给竞争对手。
这也加速了他们烧钱的速度。
同时也打乱了他们的发展规划,把他们整得很累。
发展倒是促进了发展,就是烧钱的速度变得更快了。
想要把他们现在有了业务的那些城市所有的区域都开发出来,按照现在开拓新市场所需要的成本,就算他们账面上的资金再多一个零,那还是不够的。
何况他们还要跟随竞争对手的步伐,去新的城市开展业务。
没个上百亿的投入,别想做到这一点。
要不就是继续融资或者是贷款,要不就得开源节流,节省成本,增加利润,用成熟的市场来补偿新兴的市场,要不然就做不下去。
融资或者贷款,也得要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