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春耕夏忙(1 / 1)

过了清明节,春耕不用歇。

郑晓兰家里现在有两晌地,需要的粪肥还不少,郑涛和江淑青两人忙活了将近三天才把所有的粪肥撒在地里。

之后的一周,就是郑涛一个人赶着牛车去地里翻地。

种地前翻耕土地,是为了疏松土壤、消除杂草、提高肥力。

翻完地后,过段时间气温再升高些就可以下种了。

北方的春天,风大土多,郑涛每天回到家,脸上都有一层土,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五一。

进入五月,种地的活儿告一段落,就等着出苗了,郑涛又开始了十里八村收东西的日子。

在农村要想多挣钱,一天都不能闲着。

不过这次出去,郑涛收的就不是鸡鸭了,家里开始收杂粮了。

天气暖和了,小豆绿豆黄豆这类的杂粮到了出风头的季节。

正是园子里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发点儿绿豆芽黄豆芽,很有市场。

江淑青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有时间就发豆芽。

郑晓兰已经可以扶着墙走了,没有一会儿消停的。

由于还不会说话,郑晓兰只能把多余的精力总在走路上,累了就坐在炕上看着妈妈忙活。

不知不觉中,她就把发豆芽的流程都记住了,要不是因为年纪小,早就跃跃欲试了。

天天在家里待着无聊,看着哥哥在院子里和小伙伴儿们疯玩儿,郑晓兰羡慕的不行,可是她出不去,只能尝试着学说话,打发时间。

她也不用大人教,就试着练习发音。

由于她太小了,吐字不清,明明她想说的是“一二三”,可发出的声音是“咦咦山”,反应过来后,把自己乐的够呛。

从此她暂时找到了打发时间的事情,每天“啊啊啊 咦咦咦”的不停的嘀咕。

江淑青听着也好玩儿,有时没事儿时,还会抱着郑晓兰,教她发音。

别说,还挺有效果。

半个月后,郑晓兰就学会叫“爸爸妈妈”了,只是发音还不是很标准。

很快地里的苗就出来了,爸妈要去地里查看有没有缺苗,这次没有把孩子们送去娘家,夫妻两个一人骑着辆自行车,带着孩子们上地了。

能出去放风,郑晓兰开心极了,虽然太阳很晒,地里土也多,可自小干农活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嫌弃呢。

不仅不嫌弃,她还很怀念下地干活的日子。

工作后,她经常怀念小时候和家里人上地干活的日子,虽然身体很累,可不用处理工作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她觉得干农活也不是不能接受。

人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可你不知道其他人的生活,背地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成年人的世界里,委屈只能藏在心底,泪水只能往肚里咽。

每个光鲜亮丽的成功后面,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到了地里,郑晓兰和哥哥被爸妈放在了地头,地上铺了塑料袋子。

“晓宇,你和妹妹在地头玩儿,我和爸爸去干活儿了,别乱跑知道吗?也不许薅苞米苗,爸妈一会儿就回来了。”

“知道了,妈妈,我会看着妹妹的。”

郑晓兰也点头,表示会乖乖听话的。

夫妻两个刚开始还有些不放心,走几步就忍不住回头看看两个孩子,见孩子们老实的待着没捣乱,也就放心去查看地里的苗了。

他们回来的很快,今年老天爷给面子,种地时雨水充足,苞米苗出的很好,缺少的十颗八颗的就不用补了。

一天下来,就把自家的五块地都查看了一遍,没啥大问题。

兄妹两个跟着爸妈在外面跑了一天,没感觉有啥不适,和在家里没太大区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七月份。

噩耗也传到了老郑家。

和上辈子一样,大姨父被马踢坏了肠子,虽然去医院接好了,可由于天气热,卫生条件差,术后感染,人烧了两天,还是没挺过去,在昨天夜里人没了。

来江姥爷家通知消息的是大姨父的弟弟,听到消息时,江姥姥非常震惊,同时也担心起大女儿的情况。

顾不上其他,第一时间就来到了老闺女家。

“老五,老五,在家吗?出事儿了,出事儿了。”

在屋子里做衣服的江淑青听到江姥姥着急的声音,就知道发生大事了,赶紧穿着出去迎她。

“妈,你慢点儿,有啥事儿慢慢说,着急再绊倒了咋整。”

“哎呀,慢不得啊,你大姐夫去了,你快收拾收拾东西,和我们一起去你大姐家看看,咱们娘家人不去帮忙撑腰,你大姐还不知道得咋样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