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嘈杂喧嚷声能传十余里。
辽国皇长子耶律洪基在大街上转了一圈后,命随行的画师,将汴京城繁华热闹的场景都画了起来。
他要让辽国群臣都看一看。
什么是盛世,什么是繁华,什么是安居乐业。
这就是变法的价值。
……
皇祐三年,正月初一。
不到四更天。
苏良便身穿朝服赶往了大庆殿。
今年,在赵祯的示意下,禁中的法驾和仪仗都精简了许多,但依旧热闹。
不多时。
大宋文武百官、各国使臣全都来到了大庆殿。
头戴通天冠,身穿红色袍服的赵祯端坐于御座之上,接受各国使臣朝贺。
这个过程向来都是枯燥无味的。
但今年大宋的文武百官们却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因为,肉眼可见的,各国使臣对大宋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
恭维者甚多。
特别是辽国使团和西夏使团,没了那份倨傲,眼神里尽是谦卑。
这些改变。
都在证明着大宋朝当下变法的成功,其正朝着盛世迈进。
近两个时辰后,朝贺礼仪结束。
赵祯带着文武百官、各国使臣,摆驾宣德楼。
今年元日,多了一个项目:阅兵。
在各国使臣眼里,大宋士兵是出了名的“假把式”。
当兵不为打仗,只为领钱。
大宋的兵,能种地垦荒、能修桥修路、能做生意买卖、但就是不能打仗。
辽国使团和西夏使团得知这一幕到来,不由得又自傲地挺起了胸膛。
……
片刻后,宣德楼。
赵祯站于中间,群臣与各国使臣站于两侧。
宣德楼下,栅栏之外,围满了汴京城的百姓。
大家也都想看一看。
历经一年的强兵之策,大宋的禁军士兵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赵祯看向宣德楼下身骑大马、穿着一身重铠的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副都指挥使曹琮,大手一挥。
曹琮立即会意,高声道:“扬旌旗,擂战鼓!”
随即。
旌旗招展,战鼓声起。
上四军的八百步兵,率先从远处走来。
队列齐整,步伐铿锵有力,扬起一阵阵沙尘。
紧接着,八百名步兵行至宣德楼下后,演示了数个不同的队列,皆是常规动作。
辽国使团、西夏使团的人都露出一抹不屑的表情。
在他们眼里,这还算远远称不上优秀。
而此刻。
宣德楼下的百姓却甚是兴奋,有人道:“还不错,还不错,至少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上四军步兵的表现,勉强能达到百姓们的期待。
很快,三百轻骑有节奏地行来。
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魏泽,身骑一匹黑色大马,高声道:冲!
唰!
三百轻骑,拽着马绳,迅速提速狂奔。
“止!”
随着旗帜举起,魏泽的一声高喝,三百轻骑骤然停止,动作整齐划一,无一人一马拖泥带水。
“调转马头,回奔!”
“再次调转马头,回奔!”
“恢复阵型!”
……
这一次,宣德门上的外国使臣们都看得呆住了。
他们知晓大宋向来是“以步制骑”,却没想到大宋的轻骑兵竟然能够这么优秀。
人与马的默契度非常好,即使辽夏的骑兵精锐也不过如此。
半个时辰后。
五百重骑兵终于来了。
他们很神秘。
莫说大宋百姓,除了赵祯和苏良外,两府三司的相公都没有见识过他们训练时的模样。
哗啦!
哗啦!
哗啦!
铁甲碰撞,声势振天。
总都头徐莽手拽缰绳,行在最前方。
后面跟着刘三刀、杜雷、钱疙瘩、孙胜四大都头,然后便是五百名重骑兵。
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但尤为整齐。
每一匹马马蹄踏地的动作都甚是一致。
踏!踏!踏!
宛如一道铁甲洪流,给人一种巨大的压迫感。
一时间,整个宣德楼上下都安静了。
每个人都感到一股窒息感,感到一股浓烈的杀伐之气。
踏!踏!踏!
五百重骑兵行至宣德楼下后,队列散开,开始演示军阵舞枪。
唰!唰!唰!